“唯品会还是伪品会?”
几月前,唯品会一批售价为2549元的Gucci腰带登上热搜,随后唯品会和得物的品牌公关便开始的隔空对峙,唯品会始终坚持自己的货源渠道都经过严选,不存在售假,而得物却一口咬定这批Gucci腰带并非正品。
双方各执一词,但网络风评却往以开创“先鉴定,再发货”的得物一边倒,唯品会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6月2日,唯品会被判赔1764万广告服务费,事件追溯到过去一年,唯品会财报显示广告营销费用连年递增的同时,广告商的费用却一直是未支付状态。
一时间,号称100%正品的唯品会,丑闻铺天盖地,行业不允许任何一个平台野蛮生长,唯品会在监管下一次次原形毕露。
最近又因涉嫌销售质量不合格的女士大衣被处以1008.8元的罚款。
对于百亿企业而言,千元罚款不过小菜一碟,事实上,此次罚款让唯品会名誉,财力大受损伤,股价暴跌,这一罚,83亿的市值没了,跌幅超过10%。
“Gucci腰带售假、拖欠广告商广告费”再到现在因销售质量不合格的女士大衣被罚,100%正品的唯品会成了“伪品会”,这是怎么了?
赢了官司 输了人心
有一家电商平台连续34个季度盈利,它就是专注奢侈品特卖的唯品会。
曾几何时,唯品会的女性用户占比超过80%,多数人对唯品会的印象是“大牌、保真”,唯品会更是打出“100%正品,品牌特卖,就是超值!”的口号,呼声越大唯品会出现纰漏时越是讽刺,所谓墙倒众人推,如今的唯品会失去往日光辉,沦为千夫所指。
2021年3月18日,唯品会GUCCI自营店的优惠促销活动成了这一系列事件的导火索——一条GUCCI腰带原价2949元,唯品会优惠完2459元,这样的好事让广大消费者按捺不住消费的冲动。
商品一经出售,问题随之即来,其中部分消费者因尺寸不合适,选择了第三方平台寄卖。
作为潮流奢侈单品,消费者当机立断就挂到了得物上进行销售,可商品寄到得物平台被检测出是“假货!”,以至于唯品会遭受了一波用户投诉。
城墙倒了,山雨欲来。
但凡有一个出头鸟挑起了波澜,后来者便紧随其后,越来越多人表示在唯品会买到过假货,价格几百几千高低不等,衣服、包包应有尽有。
唯品会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主,始终坚持自家商品为正品,但尴尬的是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唯品会不仅不提供商品检测为真的报告,并剑指得物(第三方平台)不具备鉴定资质。
随后唯品会、得物的品牌公关开始了激烈对峙,5月19日,唯品会涉嫌“售卖假Gucci腰带”案子开庭,在大家都认为售假成立之时,广州互联网法院则以以得物为首的一众第三方鉴别机构出具的报告不足以证明涉案商品为假货为由,在这场案子中判唯品会胜诉。
事实上,这一事件让唯品会品牌形象大受影响,售假已然深入人心,唯品会赢了官司,输了人心。
特卖模式雷声大雨点小 唯品会的路走偏了
自2008年成立至今,唯品会从未离开特卖这一条细分的电商跑道,从成立时的“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到现在“品牌特卖,就是超值”。唯品会始终在传递“特卖、超值。”
特卖模式是以大牌服饰的“低价”和“清库存”形式衍来,优势可想而知是“大牌,低价,好质量”。
正恰乘上了这种模式的快车,唯品会获客无数,用户基数激增,增速远超专注于网络零售的电商平台。
在历经高速发展后的唯品会用品质获得了用户的信任,但随着100%正品的slogan摇摇欲坠,唯品会的品质被消费者打上了问号,真真假假难以分辨。
售假只是导火索,股市开盘暴跌10%,市值83亿消散一空,唯品会不被看好另有其因。
今年开年,业界出现不少“不正当竞争”这样的字眼,除了滴滴、美团等企业外,唯品会也有名在内。
据资料显示,唯品会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同时在本平台和其他平台上架售卖商品的经营者,进行影响,利用限流、屏蔽、商品下架等手段减少其成交机会。
除此之外,唯品会的负面远不止众人眼前的一星半点;
早在去年年末,中国裁判文书网一纸判决书一举揭开了唯品会的遮羞布,将业务外包,通过外包公司为其有偿舆情分析,有偿删除负面消息等信息服务,每年用于此方面的费用高达80万。
2021年6月2日,唯品会再因拖欠广告费被判赔1764万元及违约金,据唯品会2021年Q1季度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一季度营销费用达12.94亿,占总净收入4.6%,较比于2020年的2.2%,唯品会方表示是在广告营销上的投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唯品会从过去一年至今营销费用占比呈翻倍增长,且广告费用1700多万拖欠未支付。
不正当竞争被罚300万,拖欠广告商费用1764万,连续数十季度盈利的唯品会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繁荣表面之下已是千疮百孔,唯品会无视行业规则将路走窄了。
成败皆有变数 与时俱进刻不容缓
随着各类电商平台崛起,传统电商面临的考验与日俱增。
一向坚持特卖的模式的唯品会面临的是新消费趋势的考验,要知道除拼多多以低价,拼团等模式杀入电商行业跻身电商第三大巨头之后,以小红书、得物等平台为首的社区电商入场,一时间俘获了当下的消费主力——年轻人。
Z世代来临,年轻人市场成为了互联网用户流量渗透饱和下的少数结构性流量红利。
内容社区变现极具发展潜力,电商的营销不再是传统的购物节促销而是更具多元化的年轻人社交营销。
传统电商希望用购物节的形式,将消费者拉拢至特定时间段,除了主流电商平台提出的618等大型促销外,唯品会也紧随其后,刚结束了“419”,又在准备“616”。
实际上,随着新时代来临,消费趋势不断迭代更新,对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消费群体来说现在这些操作有些不合时宜。
更何况电商平台的流量定义是以用户本身变成与用户交互,利用价格下调大促这种形式对消费者而言吸引力连年锐减。
而新消费趋势下衍生的社区电商形式,以博主推荐,种草等形式来形成转化,用娱乐流量带动商品成交已收揽了大批年轻消费者。
相较之下,唯品会的营销成本连年递增,费用猛增200%,成本增加利润被稀释。
唯品会地毯式的盲目营销却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再加上引以为傲的品质已让大众失去信心,唯品会的路不可谓不难走,当然变数也并非没有,前提是唯品会要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紧跟时代步伐,迎合新消费趋势与时俱进。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