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博被推断为世界上一切兵种盘局棋戏的源头,是象棋、国际象棋等类游戏的鼻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大家都叫象棋,其实是因为它是战斗形式的兵种棋盘游戏,具有象征意义,这是世界的共识,借用中国“象棋”的称呼。
当时的象棋六博并没有象,象棋无“象”,只是象征。
当棋盘摆下,楚河汉界之前,三军对垒。象棋在棋盘上展现的就是中国古代的统治制度与观念,将帅坚守九宫,表破釜沉舟之心,士不离九宫,相不过河界,士为知己死,小卒亦知义。
1
方舟子说:“中国象棋不是中国发明的,是来自印度,因为中国没有大象,而印度是产象国。”
无象,何来象棋的命名?
而中国为了使印度象棋本土化,连棋盘上的“象”字都改成“相”。
这论点一言出而天下惊。
中国象棋陪伴着中国的孩子一代代长大,棋子上的字,即使不识也会认:将(帅)、士(仕)、象(相)、車(俥)、馬(傌)、炮(砲)、兵(卒)。
棋子红黑相对,文字相对,两人相搏。
怎么就变成别的国家发明的了?
2
屈原《楚辞.招魂》里有一句:“崑蔽象綦,有六薄些”,象綦就是象棋,六薄就是六博。
六博是春秋战国流行的兵种棋局类游戏,六博共有十二枚棋子,六黑六白,两人相博,每人六枚棋子。
当时齐国人民安居乐业,百姓休闲时斗鸡走狗,下棋踢球已成风气;各国达官权贵、士大夫、门客下象棋也蔚然成风。
六博被推断为世界上一切兵种盘局棋戏的源头,是象棋、国际象棋等类游戏的鼻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大家都叫象棋,其实是因为它是战斗形式的兵种棋盘游戏,具有象征意义,这是世界的共识,借用中国“象棋”的称呼。
当时的象棋六博并没有象,象棋无“象”,只是象征。
当棋盘摆下,楚河汉界之前,三军对垒。象棋在棋盘上展现的就是中国古代的统治制度与观念,将帅坚守九宫,表破釜沉舟之心,士不离九宫,相不过河界,士为知己死,小卒亦知义。
中国象棋与另一种围棋经过岁月的洗礼,自成中华文明辉煌的棋文化。
那么中国象棋究竟是谁发明的呢?
3
相传中国象棋是韩信发明的。
历史上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曾在荥阳展开长达4年的争夺战,后来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鸿沟西边为汉,鸿沟东边为楚,这就是楚河汉界。
据说,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吕后诱捕入狱,他是想写兵书的,但吕后不允许,韩信想法发明了象棋游戏,教给信任的狱卒。
于是,象棋流传下来,因以模拟战争,命名“象棋”。
游戏以楚汉之争为背景,以楚河为界,一边各三十六格,又以纸片棋子代表各兵将,每个兵种随着主帅的筹划,不动声色地调遣出击。主帅的对垒,没有声音的战场,不见血肉横飞,但当真有硝烟弥漫在双方心头,有刀光剑影从两双眼睛迸射。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较量的是步步为营的智慧和举棋若定的意志。
也许是因为楚河汉界的原因,才有了这个传说。
谁能说这种奇妙的游戏方式不是中国发明的呢?
棋子的摆放呈现出来的形式,就是中国人熟悉的古代统治的文明和制度;古代战争的棋盘模拟,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及其兵法宗旨。
那么中国古代中原真的没有大象么?
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中就有“象”的象形字,至少可以推测,商之前大家是见过大象的,不然就没有这个文字了。
1935年发掘的殷墟王陵大墓,发现了几具大象骸骨及驯象者的骸骨。
1978年,又发现一具小象的骸骨,脖子上带着铜铃,被当宠物养着。这些都证明了古代中原是有象的。
北宋晁补之《广象戏格.序》有言:“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元朝僧人念常在《续藏经.佛祖历代通载》中注:“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砲代之为机矣。”
从这些看来,古代不但有象,还有象兵。
4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就曾明确指出:
“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观星罗棋布的天象、包罗万象的万物,以物品为媒介占卜,以小见大,以微见著地推断事情的发展和未来的吉凶。
李约瑟博士推论兵法棋局是在“象”基础上产生。
前苏联切列夫考博士力证国际象棋起源于中国《易经》的思想,64格即是64卦,黑白即是阴阳。
琴棋书画是历代文人的文化素养,但棋在中国老少咸宜,没有男女尊卑,只要愿意,人人可学,人人能学。
女词人李清照在《打马图经序》中留有打马戏和象棋局戏图,其中象棋盘图样已跟现代的象棋盘图一样了。
象棋经过宋、明的鼎盛,期间,从朝廷权贵到民间百姓,创造了各式各样的下棋方式与棋局,开创了现代象棋的理论、棋谱棋局战术。
一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更是创造了盲棋,全凭脑海中的棋盘排兵布阵,与人博弈,纵横无敌手;他撰写的棋谱仅余一页残谱,至今仍是经典教科书。
象棋在清代发展到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古代的象棋发展理论和技术战术水平都达到历史的巅峰。
下棋讲究棋品如人品,几乎一生中学会的礼仪,都是在与父母下棋前或者下棋后得到的教诲养成的。
象棋讲究严密的逻辑思维,牵一发而动全局,攻守极富思辨哲理,又极其考验人的定力,能培养孩子坚守意志;开启良好心智,养成全局观心胸,下棋无悔的果断与办事作风的启蒙。
孩子在被教训、打击、鼓励中,在展望、兴奋、下决心并坚定心性中成长,对反反复复的胜败学会了释然,能淡然对之;在现实生活中,还能以弱胜强,懂得所谓权威是能被打压的;树立了自信心,坚信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的一刻。
这些观念都直观地以各种画面呈现并反馈给了孩子,这种经验和思维在一生中非常牢固,这是中国人一份智慧与教养。
然而如今的我们却抛弃了这一份传承。
5
几千年来,象棋备受国民喜爱,无阶级差别,无男尊女卑。没有一样爱好能这样深得民心,绵延了中国的整个文明历史。
象棋能使各阶级各民族融洽,能启智,又有教习礼仪的作用。
曾经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象棋,它是国人的精神食粮。
贩夫走卒的必备物品,贴身携带。在路旁,在路人休息歇脚处,在摊点,在小贩买卖的小摊边,都有摆开的醒目棋盘,盘上有棋局,旁边有观摩学习的孩子,棋盘边还经常有一团酣睡的猫。
人们出门公干时,时间长点的,旅行袋装进水壶,也会装上象棋。
当年中国几乎是人手一副象棋,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一日三餐也离不了。
原来正常的生活常态是:水一开,茶一沏,棋盘摆开,棋局就开始了。
不知从何时起,棋局悄然消失,象棋被遗忘在角落甚至一丢了事。以前一走进公园,开棋局、下象棋的画面就在我们眼前展开,石凳、树荫下、阴影角落,你边走,边发现越来越多入迷下棋的人。
熟悉的邻人、朋友、陌生人,见到棋局就围观,也有上去和摆棋局的人下个一两盘,其中有以为谋生的,但多数是棋迷。
倘若能在公众场所开辟一些空闲之地,让棋局摆开,让有能力的、有兴趣的人一见技痒,大家一起打打擂,这种直接的视觉冲击更能引起大众的兴致。
而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网络游戏渐渐淹没生活中真实的游戏。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正在遗忘甚至抛弃曾经辉煌的文明,才使得自己的国粹屡屡被质疑,后辈们对文明渊源一无所知,才对所谓的观点却深以为然。
文明需要保护、传承与弘扬。所谓理越辩越明,有人质疑,有人释疑,吃瓜大众,给普及了一通中国文明,这其实算是好事。
一个国粹不该如此真实明显地慢慢黯淡下去。
中国象棋如此深得民心的文明底蕴,不应消失,它是中国家庭的黏合剂,是孩子快乐的源泉,它需要承载和延续中国家庭文明的延续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