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招人指责或嘲骂。为人诟病的意思就是说比如一个人他做了一些事情然后呢被其他人知道了然后别人就会在背后议论他就可以用到这个词语“诟病:解释为侮辱,后引申为指责或嘲骂。 拼音:gòu bìng 出处:晋干宝《晋纪总论》:“若夫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盖共嗤点以为灰尘,而相诟病矣。” 译文:至于文王从早到晚,没有时间吃,仲山甫日夜不懈怠的人,都被嗤笑点认为是灰尘,而互相辱骂了。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三个汉字:“誄、謑、詬”,其中“誄、詬”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诔、诟”。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字既不是常用字,也不是生僻字。因此也需要扎实掌握。关于“诟病”一词的详细含义,请看“诟”字词条。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誄(诔)。读lěi。《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诔,諡也。从言,耒声。”形声字。本义是累列行迹以作谥号。古时候往往累述死者功德以示哀悼并以此定谥号,多用于上对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当云所以为谥也。”王筠《说文句读》:“《论语义疏》:‘诔者,谓如今行状也。’”《礼记·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郑玄注:“诔,累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谥,谥当由尊者成。”卑贱者不能为尊贵者作诔,晚辈不能为长辈作诔,这是“礼”的规定。
后也指累述死者功德以示哀悼的文章。三国曹丕《典论·论文》:“詺诔尚实,诗赋欲丽。”铭文、诔文崇尚事实,诗歌、赋体应该华美。据《左传·哀公十六年》载,诔文最早起源于鲁哀公,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四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鲁哀公作诔文悼念孔子,开后世诔文之先河。据说,孔子的门徒服丧3年,而子贡则在孔子墓冢旁建房而居,6年之后才离去。
(明代《孔子圣迹图册》中的子贡庐墓)
陆机《文赋》:“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碑用以刻记功德,务必文质相当,诔用以哀悼死者,情调应该缠绵凄怆。李善注:“诔以陈哀。”由上可知,诔文的写作标准。中国近现代文学里较为有名的诔文是曹雪芹《红楼梦》里的《芙蓉女儿诔》,《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因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縠一幅,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此外,诔还用来指祈祷以求福。也作“讄”(见上一课),《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孔子病重,子路请求祈祷。孔子道:“有这回事吗?”子路答道:“有的;《诔文》说过:“替你向天神地祇祈祷。”这里的“诔”指的祈祷,实际上应当写作“讄”。
“诔”的小篆写法如图:
(诔的小篆写法)
2、謑。读音有三个:
(一)xǐ。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謑,耻也。从言,奚声。䜁,謑或从奊(xié)。”形声字。本义是耻辱。与“诟”组成专用词“謑诟”,指耻辱;诟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謑,謑诟,耻也。”《集韵·齐韵》:“謑,謑诟,小人怒。”王逸《九思·遭厄》:“起奋迅兮奔走,违群小兮謑訽。”洪兴祖《楚辞补注》:“謑,小人怒。”奋起迅速往外逃,避开群小的诟骂。
(傅抱石《屈原》局部)
(二)xià。怒言。这个读音出自《广韵》。《广韵·祃韵》:“謑,怒言。”
(三)xí。“謑髁(kē)”。不正貌。《集韵·齐韵》:“謑,謑髁,不正貌。”《庄子·天下》:“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陆德明释文:“謑髁,讹倪不正貌。”邪曲不正,没有才能,可是讥笑天下有大贤人。
“謑”的小篆写法如图:
(謑的小篆写法)
3、詬(诟)。读音有两个:
(一)gòu。这是中会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诟,謑诟,耻也。从言,后声。”形声字。本义是耻辱。《玉篇·言部》:“诟,耻辱也。”《左传·定公八年》:“公以晋诟语之。”杜预注:“诟,耻也。”(卫灵)公把所受晋国人的侮辱告诉他们。司马迁《报任安书》:“行莫愧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没有什么行为比使先人受辱这件事更丑恶了,没有什么耻辱比遭受宫刑更严重了。
(司马迁像)
诟又引申为怒骂;辱骂;指责。《玉篇·言部》:“诟,骂也。”《左传·哀公八年》:“曹人诟之,不行。”杜预注:“诟,詈(lì)骂也。”曹国人怒骂他,他就不走了。
《礼记·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郑玄注:“诟病,犹耻辱也。”现在很多人自命为儒但却有名无实,所以才往往被作为耻辱来讲。这里的“诟病”的“诟”,用本义“耻辱”,但现代汉语还用“诟病”这个词,但词义中融入了引申义“辱骂、指责”的意思,合在一起,“诟病”的意思就是:指出他人过失(耻辱)而加以非议、指责、辱骂。
诟,还指花言巧语。《广韵·候韵》:“诟,巧言。”清代徐鼒(zī)《小腆纪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六月》:“乃诟逋于柳,柳尽出其赀。”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此外,诟还是姓氏,《万姓统谱》有载。
(二)hòu。这个读音出自《广韵》。愤怒。《广韵·候韵》:“诟,怒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诟”的小篆写法如图:
(诟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475,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