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知识IP的人,心中总有一个声音:我要做账号,我要写爆款。
这似乎成了证明自己的唯一选择。
IP和流量,划等号,是没有错的。
但,做知识IP,就是做流量,却不一定对。
我们可能陷入了自己的固有认知中。
流量,并不是IP唯一的出路。
有流量,能卖更多东西,有更多合作。
说到底,最底层的逻辑,是财富。
是IP,想要放大价值,收获更多财富。
我有一个朋友说过:你的财富,取决于你能辐射多少人,帮助多少人解决多少问题。
我觉得这句话,才是本质。
现在你可以回答帆姐,三句灵魂式拷问:
1、你有什么能力,解决什么人的问题?
2、如果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现在能为多少人服务?
3、如果你现在可以为10个人服务,那你准备好为100个,1000个,10000个人服务了么?
如果你准备好了,你可以告诉我这一万人,是什么样的画像,我可以帮到找到这一万人。
前提是,现在给你一万人,你搞得了么?
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到知识IP的本质上来。
做IP,实际上,是做商业,你不过是一个人在轻创业。
既然是创业,那我们就要走商业模型。
需求—解决方案—商业模式—增长—壁垒
哪怕我们不思考后面的壁垒,增长也是要自己先测出商业模式,才能规模化,这个模型没有人能跨越。
大家真正看到做流量的账号,实际上,这个账号只是我们商业闭环中的一个小环节,它不是为了做账号而做账号。
在我看来,知识IP有两种:
一种是专业水平很高,本身已经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自身功力很强大。
像一些专家学者,或者是自己的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已经很强大。
这种IP,一定是要去拓客的,前提是人来了,真能服务好。
还有一种,是某个小领域有成功经验的人,这些经验都有价值。
但是你还没有想好,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说你还没有测试出自己的能力边界,没有设计好自己的产品,没有跑出自己的MVP,也不能把交付做成标准化,那我想说,别说一万人,就是100人,你可能都会累死。
我建议,这个阶段的知识IP,更适合先从圈子开始。
用圈子先测产品和服务的最小模型出来,你可交付,能标准化,再走向流量端。
有这样的建议,因为我们是从一个一个坑中,成长过来的。
上百万粉丝账号的IP,无法变现,无法商业化的,很多。
我们测试过很多IP样本。
在我们内部,有一个专业的评分系统,评估一个知识IP,能不能做起来,有5个维度。
影响力,镜头表达能力,内容输出能力,形象,可商业化能力。
这五个维度的分数占比,评估方式,都不一样。
我们测试过,总分在60分以上,商业化成功概率才更大。
第一个词,就被我们定义成了:影响力。也就是专业影响力和大众影响力。
是影响力,而非流量。
影响力,意味着真真切切的人。
流量,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你抓不到,又何必抓。
我在群响遇见一个特别真实的案例,跟大家分享。
小红帽,从2016年就开始做国际学校的宝妈和新中产人群,起初有500人社群,她就想服务好这些人,为她们选更好的商品。6年过去了,按理说,有几万人都应该是小数字,但她也只有5000人。可年销售额能达数亿元。
客户精准,用心服务,当我们掌握不了流量的时候,也可以有生命周期。这就是影响力的力量。
我们如何能更好地理解这件事?
有一天,朋友给我发,哔哩哔哩在视频号上的视频。
当我点开这条视频,刷到评论的时候,我就完全理解了,今天也分享给你。
B站上的用户,真的是很特别的一个群体。B站上的评论和弹幕,如果你们看了,应该知道很有特色。
那么B站应该非常希望在微信的十几亿用户中,找到新群体。
但我们看视频评论,哈哈哈,还是那群人,你在别的账号不容易看到这些神回复,他们只是从B站转移到视频号而已。
所以,你的产品属性,服务属性,决定了你的用户是谁?就是那群人,不管他在哪,最后都一定会来。
你在哪,他就会来哪里,这大概就是影响力了。
小圈子,有小圈子的好处,大流量,有大流量的玩法。
视频号直播带货全链路流程图
(私信回复“视频号”即可获取原图)
作者:张帆Summer 帮助知识创作者,实现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