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伟大领袖之子,默默无闻却显伟大。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像月儿一样把光明遍照大地,把黑暗留给自己,为革命事业慷慨此生。他就是毛岸青!出身不凡,却平凡地走完一生。
1957年毛泽东青岛探望儿子,两人闲聊之时,毛岸青对父亲说:“我昨晚见到母亲了。”
要知道他的母亲杨开慧早已离开了人世,那么毛岸青何出此言呢?
图丨毛岸青
相识相知相恋
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湖南一师的老师,从海外留学回来,在当时的社会上算得上是思想开明的人了。看到中国的危机,一直想寻求救国之道。
一天在他的课堂之上,他问大家为什么来读师范,大家给出的答案无非就是“为了教书育人”“为了功名利禄”。只有毛泽东说了一句话,让杨昌济对他刮目相看。
他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来试试。”
毛泽东继续说到:“我不知道我能够干什么,在此之前,我当过兵,还考过法律学校和商务学校,另外还有一个肥皂学校。我觉得我应该去试试。”
杨昌济疑惑问道:“肥皂学校?这是什么?”
图丨青年时期毛主席
“顾名思义,就是做肥皂的。我看到广告上外国人说中国人不讲卫生,学习制作肥皂很有必要。”毛泽东向杨昌济解释道。
台下的同学听到后大笑,而杨昌济却被惊讶到了,认为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做什么事都会想到国家。杨昌济想好好栽培他,于是便把家中地址告诉了他,希望经常来家中讨论学术问题。
由此一来二去便和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结识了。杨开慧长相清丽动人,面对这个经常来家中的男人,被他的见识和才学给惊艳住了。
毛泽东毕业之后没有选择去国外留学,而是留在北京图书馆工作。杨开慧一直陪在他的身边,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父亲杨昌济对他们的恋情也十分支持。
图丨杨昌济
年幼丧母,四处流浪
1920年,杨开慧与毛泽东两人踏入婚姻的殿堂。举案齐眉生,扶携度终生。虽然社会动荡不安,但生活依然有诗和远方。
两人婚后的日子一直十分幸福,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毛岸英。三年后第二个儿子在湖南长沙出生了,给他取名叫毛岸青。
结婚后,他们要在工作和家庭中两者兼顾。毛泽东为了革命事业要投入许多精力,要去各地传播新思想,结交青年知识分子,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只有有了群众基础,革命才能胜利。
杨开慧有时也和毛泽东一起宣传革命思想,扩大革命队伍,解放群众思想,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但更多的是照顾好家庭和孩子。
图丨杨开慧
在革命事业上,杨开慧一直十分支持丈夫。为他守护好后方阵地,让他能够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业当中。日子虽然忙碌,但平平淡淡才是真,好在一家人还是聚在一起。
宁静的生活总是最难得的,好景不长,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名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准备叛变革命。我党遭受迫害,身陷危机,许多共产党人纷纷撤离。
为了保护妻子和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毛泽东决定将他们送回湖南安顿,自己则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悠悠离别,无因叙怀。毛泽东一有空闲便会动身前往湖南看望妻儿的情况,以慰思念之情。
图丨蒋介石
没过多久,杨开慧的行踪被发现,敌人一脚踢开杨开慧家门,拿着枪对准她,杨开慧来不及逃跑,被捕入狱,连同一起被抓的还有哥哥毛岸英。
敌人对杨开慧使用各种严刑峻法,逼迫她说出情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受尽各种折磨,她意志依旧十分坚定,咬住机密绝不松口。这是共产党人的钢铁般的意志!
杨开慧受尽折磨,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此时年幼的毛岸青才只有七岁,他便永远地失去了他的母亲,这对于毛岸青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的死讯后,悲痛欲绝,写下一句话:“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就算一百个自己死了也再难换回妻子了。
图丨杨开慧和孩子
此时母亲不在了,孩子身边没有人照顾,加之反革命分子的肆意抓捕,毛岸青的处境十分危险。
组织上想方设法将哥哥毛岸英成功救了出来,随即找到毛岸青与毛岸龙,将他们兄弟三人转移到上海进行保护。
毛泽民知道后,便写信给毛岸青的外婆杨老太太和舅妈李崇德护送孩子到指定地点。在一番布置之下,兄弟三人改名为杨永福、杨永寿和杨永泰,并称呼舅妈为“妈妈”,以此来掩饰自己的身份。
杨老太太带着兄弟俩顺利离开湖南后,几经辗转来到上海。他们按照毛泽民所给的路线找到了接头地点,成功找到了接头人。几个孩子们看到久违的亲人,纷纷冲上前抱着毛泽民亲切地叫着“叔叔”。
图丨毛岸青三兄弟
将孩子们安顿好住处之后,将此事上报给周恩来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将孩子送往大同幼稚园。这是共产党内部人员主办的,在这里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保障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在那个时代,生活总是波折不断,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下去了,可是好景不长,在1931年的一天,幼稚园的秘密被敌军发现。
同志们有的被抓去往监狱,有的四处逃散,无家可归。几个孩子也因此踏上了流亡的旅程,那时他们还不满十岁啊,可想而知,孩子们是经历了多少苦楚,才挺回来的。
根据孩子们的讲述,他们离开了幼稚园后,兄弟几个相依为命,天天食不饱腹。
图丨毛岸英和毛岸青
在垃圾箱中捡破烂,在街道上过夜,帮别人推黄包车,除了偷东西抢饭吃,其他什么都做过。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三毛流浪记。
由此可见,孩子们在外漂泊,受到的磨难一点也不比别人少。想到这里,不免心疼孩子们的遭遇。
后来幸亏董健吾找到并收养了他们,然后派人告知毛泽东他们的情况,让他不必担心,毛泽东知道后十分感谢。
毛岸青兄弟在他们家生活几年后,便同李杜将军一起前往苏联学习,一直等到1947年才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并加入了共产党,后来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图丨毛岸英和毛岸青
青岛探望,悲从中来
由于年少时的不幸,给毛岸青的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1950年,哥哥毛岸英的去世,无疑是雪上加霜,他的病情因此严重,随后在父亲的建议下去往青岛治疗。
1957年,毛泽东对儿子的病情十分担心,抽空前往青岛看望。见到父亲后,毛岸青对他说:“几十年没有见到过母亲了,昨天晚上她来到我的梦中了。”
毛岸青声音哽咽,即使过去了这么久,对母亲的思念也从未停止过。
看着窗外落下的枯叶,穿过时间尽头,是存在于岁月温柔里的沧桑。树叶落在了他的心上,他的心凉了。
图丨毛岸英和毛岸青
失去了母亲的呵护,他还能怎样安慰母亲那颗爱他的心。每每想到,那思念化作星光,穿过胸膛,沉重的刺痛感令人无法呼吸。
毛泽东听到这里心中也是百感交集,痛苦万分,拿出了一个本子交到儿子手中说:“这是我前段时间给你母亲写的诗。”
诗中对妻子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毛岸青接过父亲手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看着眼前的诗,诗句中字字直戳内心。
眼泪再也抑制不住地往下流,沉浸在悲痛中难以自拔。
图丨毛岸青
杨开慧的挚友李淑一,得知消息之后便写信给毛泽东。
1933年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壮烈牺牲,如今毛泽东的妻子,她的好友逝去。她非常能理解毛泽东此时的心情,于是写信宽慰,表达她的悲痛。
而这首诗,便是给她的回信,“我失骄杨君失柳”表达了两人对逝去爱人的不舍。
等到心情平复之后,父亲对他十分关心,询问他病情如何,是否好些,希望他不要因为母亲的事而太过难过,好好养好身体,并且安排他前往大连治疗。
图丨蝶恋花·答李淑一
治疗期间,偶遇幸福
在大连治疗之时,他遇见了与他相伴一生的爱人邵华。邵华是嫂子的妹妹,虽然两家关系亲密,但是邵华和岸青却鲜有接触。
这次张文秋带着邵华来到医院探望毛岸青,面对阳光开朗的邵华,两人有点说不出来的熟悉感。原来两人小时候就见过面,很快他们就互相熟悉起来了。
邵华看出了他对母亲的思念,慢慢开导他走出内心世界,两人在一起聊得十分尽兴。邵华在大连停留数日后就要回到北京上学,分别之时两人依依不舍。
邵华回到北京之后两人依旧书信往来,有什么事情都互相倾诉。渐渐地,两人互生情愫,父亲也很快就知晓了两人的关系。毛泽东非常高兴,终于看到儿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图丨毛主席、毛岸青和邵华
在双方父母的支持之下,二人在大连结婚。一切苦难终会过去,迎接他们的将是美好的未来。结婚后两人感情一直很好,还生下了儿子毛新宇,就这样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了。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因病去世,临终之前,他向妻子说明自己的遗愿,不要把他送回老家韶山,他想长久地陪伴着母亲,希望死后能和母亲葬在一起。
在毛岸青病逝后的一年里,妻子邵华也永久地离开了人世。临终之时,邵华交代了儿子新宇,把她和丈夫的骨灰一同葬在婆婆的墓碑前,任何人都不能把他们一家人分开。
毛新宇按照遗愿将他们的骨灰葬在了杨开慧的墓前,他们终于可以永久地在一起了,弥补那些逝去的岁月。
图丨毛岸青一家
毛岸青即使身在苏联依然心系祖国,回国之后,依然积极报名奔赴前线作战。
在克山县疫情肆虐的时候,别人都不愿去这样危险的地方,他却奋不顾身,在山上和群众同吃同住,用自己的学识为群众解决困难。即使生活环境艰苦,他也从未想过退缩。
直至晚年依然投身祖国的建设大事,关心穷苦人民。
说到毛岸青,大家对他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他是毛泽东的次子,甚至有些人听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就是这样的一位默默无闻的人,看似平凡实则不平凡。
图丨毛岸青邵华墓
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伟人儿子而养尊处优,而是一直在背后为革命事业付出,不去风光亮相,只是深藏功与名,正因如此才展现出他的高风亮节。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即使命运多舛,却从不悲观消极。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中涅槃。
旅途劳苦,我们无法回避,倒不如放宽心态,乐观面对,任他风吹雨打,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要如此,要想生活圆满,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