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无闲田的全诗(四海无闲田的全诗翻译以及赏析)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大白话翻译下,歌妓舞姿曼妙,梳着高高的宫女一样的发髻,一曲《杜韦娘》让人如沐春风。李司空阅女无数,对此无动于衷,可我这江南来的刺史,看着眼前这花朵儿般的人儿,真是柔肠百结呀。

这是唐代刘禹锡的名作《赠李司空妓》。敢问,李司空者,何许人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可谓家喻户晓,其作者便是诗中的李司空,大名李绅。

四海无闲田的全诗-1

唐文宗大和二年春,刘禹锡结束贬谪生涯,回京任职,虽然只是闲差,但刘禹锡名满天下,时称“诗豪”,不少达官贵人争相结交。

李绅仰慕其才学,设宴款待,酒酣之际,令少女轻歌曼舞,把盏助兴。刘禹锡为美色所惊叹,即兴赋此诗。李绅见状,将歌妓相赠。“司空见惯”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

李绅,唐代中书令李敬轩曾孙,也算名门之后。可惜,家道中落,幼年丧父,早年生活贫苦。在目睹农夫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后,愤而写下《悯农》两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其二便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是唐代新乐府运动主力。新乐府以诗歌咏写时事,倡导文辞质朴,合于音律,使百姓口耳相传,比如“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有点儿像今天的打油诗。

李绅不负众望,两首《悯农》,语言通俗浅白,音节和谐明快,在民间流传甚广。《新唐书》记载,李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唐代中期,士族势力衰微,大批庶人通过科举进入政权。双方争权夺势,士族以李德裕为首,故称李党,庶人以牛僧孺为首,故称牛党。牛李两党水火不容,互相倾轧近40年,史称“牛李党争”。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权力斗争中,李绅紧跟李党大佬李德裕,其飞黄腾达皆赖于此。凭着这层特殊的关系,李绅平步青云,历任刺史、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尚书仆射,封侯拜相,位列三公。

李绅年轻时是仗义执言的青年才俊,被誉为悯农诗人。后来步入仕途,官越做越大,人也变了,花天酒地,姬妾成群,“渐次豪奢”。李绅爱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余只,后院宰杀的鸡堆积如山,与他同时代的韩愈、贾岛、李贺等人无不对其嗤之以鼻。

四海无闲田的全诗-2

如果只是养尊处优、贪图享乐也就罢了,李绅为人薄情寡义。李绅发迹前,经常去李元将家中做客,亲切地称其“叔叔”。李绅发迹后,李元将主动自降辈分,称自己为“侄”,李绅很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满意。

李绅任淮南节度使的时候,脾性暴戾,滥施淫威,当地百姓担惊受怕,很多人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其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轻描淡写地说:“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简直视百姓如草芥,哪还有当初那个为民请命热血青年的样子?

唐宣宗即位后,罢免了李德裕的职务,李党失势。李绅虽已去世,仍被认定为“酷吏”,按照朝廷法度,“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

四海无闲田的全诗-3

唐代国力强盛,史称大唐盛世。“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安史之乱后,虽国力下滑,高官显贵们仍沉迷享乐,挥金如土,举国上下奢靡之风盛行。

连唐文宗都感叹,当年只有唐玄宗才穿得起的金鸟锦袍,到他那时候,却是富贵人家皆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