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卖米(从王永庆卖米的故事来说营销)

近几日,我去参加了公司举行招商会议,领导在给经销商做PPT演讲时,讲到了台湾首富王永庆卖米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我发现看似简短的故事,其实是一整套的营销思路。

王永庆是一个十足的营销高手,他的一招一式,都透露着对营销的深度思考及高超的商业智慧。他做的事情,即使放到现在,我们有时也做不到。同时我也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营销方式虽然有变化,但它的基本逻辑和架构仍然是万变不离其宗。

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人物: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人,祖籍福建泉州安溪。为中国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中国台湾的”经营之神”。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王永庆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建设。

王永庆卖米(从王永庆卖米的故事来说营销)

15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开了一家米店,米店很小,而且开的是新店,生意不好,他通过观察其他家的米店以及了解用户,就做了这样一件事情。

由于当时的条件不好,没有脱粒机,水稻都是通过碾压、摔打出来的,大米里面掺杂着很多小石子、砂砾及小杂物,吃起来时一不小心就搁着牙了。王永庆就把这些东西全部挑拣了出来,这样他的米就和其他家的不同了,很快传开来 ,生意开始好起来了。

但好景不长,其他几家米店看到这些,纷纷效仿。这样,他的米店就没有优势了,可王永庆又想了其它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送货上门,你买米我可以负责送,并且开始上门,走街串巷的去主动推销,而其它家米店还在门店“坐以待毙”。

在帮用户送回家的路上,就唠家常,就开始收集客户信息了:职业、家里几口人、几个孩子……,收集这些信息就是了解需求量,他都会一一记在本子上,回去整理到一起。

把米送到家后,他会把用户家米缸里的陈米拿出来,并把米缸擦干净,新米放进去,陈米放上面。一是为了精准确定用户家的米的余量,方便下次送米。二是先让用户吃掉陈米,防止长时间储存变质,增加了这项换位思考的服务,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

同时,他还了解到用户什么时间发工资,并且记录下来,确定什么时间去要账合适。

经过他这一系列的操作,整条街米店都没有生意了,看似都很萧条,包括王永庆家的。他们都在思考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吃米少了,却不知道顾客都被王永庆抢去了,王永庆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当地的大米行业的名人。

王永庆卖米(从王永庆卖米的故事来说营销)

这里面蕴含着一整套的营销思路,值得我们共同去借鉴。

1、用户思维。我们都知道,得用户者得天下。他打造的产品和服务,都能用心地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为用户提供上门、擦米缸等增值服务,树立口碑和形象,为引流、用户复购、转介绍打下了基础。

2、打造差异化的、质量有保障的产品。有产品第一的思维,做人、做事要心存善念,好的口碑要有好的产品做基础,他能够根据用户的痛点打造产品,将米中的杂物挑出来。

3、市场调研。他所有做的动作,都离不开对市场及用户的深刻洞察,从产品、服务、需求量,包括用户家什么时间有余款,都调查得比较精准。

4、用户档案。这是他实施服务和开展工作的关键所在,家里几口人,需求量多大,什么时间送米,这些都是档案的一部分。这样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找准需求的客户群和时间点,精准出击,少跑冤枉路。

5、主动出击。主动去询问,主动去推销,这是从营销销售方式的重大转变,从坐商到行商,凡事主动出击,赢在主动。

王永庆卖米(从王永庆卖米的故事来说营销)

所谓营销,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并引导和挖掘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服务过程。

王永庆卖米就是一整套的营销过程,有市场调研、差异化产品打造、引流、回流、转介绍、推广、宣传、客户档案的建立、客情关系的建立、服务等一系列操作,始终能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最终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