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军队建设现代化进程,国家领导人经过多方参考之后,决定于1955年在当时国情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点,效仿苏军确立军衔制度。
起初,这个制度设立了大元帅一职,但因为毛主席的拒绝,元帅的数量只维持到了10名。但是具体对号入座的时候可是犯了难,评选人员要考量的东西是系统、综合的,既要做到公正、合理,又要让众将心服口服。从入选的十大元帅的经历来看,个个都有超强的指挥能力,战功卓著,一时无法衡量孰强孰弱。
十大元帅的诞生,主要的评选标准由《官兵服役条例》来规定,依照规定显示,元帅的诞生标准有三个,一为“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二是“身为高级将领”,三为“立有卓越功勋”。
当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也有相当一部分,但最后综合考虑,确定朱德、彭德怀、林帅、叶剑英等十人入选。
但是这10人该怎么去排名,又是一个难题!
朱德是“红军之父”,八路军和解放军的总司令,入选元帅,他当然排在第1位。那么,在朱德元帅的后面,谁又排第二、排第三?
后面的结果我们知道,彭德怀排名第二,林彪排名第三,当时的争议也正在这两个人的排名上。
彭帅排名第一其实也不奇怪,除了战功卓越,他在十大元帅中除了朱德外,资历最为资深的,1916年开始寻求救国之路,1928年4月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22日,彭德怀正式举起义旗,和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工农红军第五军随后组建,他出任军长兼13师师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委成立后,彭德怀在1931年11月当选为副主席。可能也是因为这一份资深的资历,让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被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林彪排名第三,也是当时最年轻的元帅,虽然他没有彭德怀的资历深厚,但是在战场的表现也足以说服众人,林帅在战场上创造了罕见的十大经典战役:龙冈伏击战、黄陂草台岗伏击战、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平型关对日伏击战、三下江南的四保临江之战、辽沈大战、平津大战、衡宝围歼战、广西追歼战、海南岛登陆战。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结束,林帅的足迹遍及了中国大江南北,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创造了许多奠定解放战争胜利的战役,几乎没有吃过败仗。毛主席曾高度地评价他说:“这个娃娃堪当大任!”
十大元帅的排序,其实与战斗实力、军功、资历等没有直接的关系。许多人之所以混淆,主要是因为将排列的结果与参选元帅直接联系起来。能够被当选为元帅,的确依靠的就是实力,但是在元帅中的排序,那就与当选的参考要素没有多大关系了。毕竟,如今看到的十大元帅排序,其实是直接引用他们在中央军委中任职排序的结果。
而在改革开放后,只有四位元帅健在,他们分别是刘伯承元帅,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和叶剑英元帅,此时他们都是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其中叶帅还是常委,正国级,在排名上就更加靠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