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名称: 唐诗三百首(T)
发行日期: 2009年9月13日
(6-1)T 1.20元 李白《下江陵》1299.97万枚
(6-2)T 1.20元 杜甫《望岳》 1299.97万枚
(6-3)T 1.20元 白居易《琵琶行》 1299.97万枚
(6-4)T 1.20元 李商隐《无题》 1299.97万枚
(6-5)T 1.20元 张九龄《望月怀远》 1299.97万枚
(6-6)T 1.20元 王之涣《登鹳雀楼》 1299.97万枚
邮票规格: 28mm×50mm
整张规格: 135mm×220mm
整张枚数: 6(1套邮票)
齿孔度数: P13×13.5
设计者: 王虎鸣
版别: 胶雕、丝印混合版
背胶: 有背胶
全套枚数(枚): 6
资料提供: 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天津博物馆
责任编辑: 王静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印刷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注: 另制作四方连邮票折:成品规格95mm×165mm,面值37.20元,专用于中国集邮总公司邮品。发行量为30万。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48900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1928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于是,清代乾隆年间孙洙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310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3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每首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唐诗里的许多诗句,不仅文辞华美,而且蕴含哲理,成为千古流传的“金句”。2009年发行的《唐诗三百首》邮票,选用6枚邮票展现了6首经典的唐诗名篇,每一首都包含有人们耳熟能详“金句”。让我们欣赏这套《唐诗》邮票,看看以下这六个唐诗“金句”,出自哪位诗人的哪一篇佳作吧!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诗仙李白的七绝《下江陵》中的后两句。邮票图案是全诗的草书书法。
这首诗似乎是一首欢快优美的行旅诗、风景诗。然而,李白作这首诗却是别有其意的。
李白(701—762年)才华横溢,胸怀“匡扶时弊”的政治理想,但一生都不得志。晚年遇“安史之乱”,他入永王李璘的幕僚,本想随“王师”北上讨叛,不料李璘却“东巡”,被朝廷定性为“反叛”。李璘兵败身亡,李白也因“附逆”被判处“长流夜郎”。五十八岁的李白从浔阳开始流徙之路。他沿长江西上,经江陵入三峡,准备取道四川转赴流放地贵州。当他到达白帝城时,突然传来朝廷因关中大旱而大赦天下的好消息。惊喜交加之下,他写了这首《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为什么是“还”?因为大赦,他可以逆返流放的来路“还家”了!一个“还”字,道出了李白重归自由的心境,也为全诗的“间”、“还”、“山”定下了一串悠扬欢快的乐韵。更妙的是,第三句的“镜头”猛然一转,从江陵又摇回三峡,来了一个“回放”——两岸啼不住的“猿声”,映衬着欢快的“轻舟”,一掠而过“万重山”。生动的画面,轻快活泼的格调,仿佛一段令人过目不忘的“短视频”。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柳暗花明的喜悦与兴奋。这是“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的自信与洒脱。这更是穿越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坚韧与自豪。难怪杨升庵对此有“惊风雨而泣鬼神矣”的赞语!三年后,李白在江苏当涂去世,这两句诗成了他留给后世的千古绝唱。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诗圣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岱宗夫如何)》中的末尾二句。邮票图案为这首诗的正楷书法。
杜甫(712—770年)一生好入名山游,写过三首“望岳”诗,分别是青年时期望东岳泰山、中年时期望西岳华山,和晚年望南岳衡山。三首“望岳”诗的风格各异,表达了诗人不同时期的心境。这首《望岳》,约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前后,正值诗人年轻气盛,北游齐赵之时。诗以“望”字为线贯穿全篇,万千气象由是而生。描绘泰山雄伟神奇的壮丽景色,气势豪迈,想象丰富,具有浪漫主义气息,体现了杜诗于深沉厚重的现实主义风格之外的另一风格。末尾二句,从眺望转而遥想登临后的感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不断进取、勇攀险峰绝岭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成了古往今来勇攀高峰者们的励志语。
(附:清代蒲起龙《读杜心解》评论《望岳》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其“心胸气魄,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邮票图案将全诗600多字以缩微文字印成一个琵琶图形,别有风味。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琵琶行》是一首七言歌行体长篇抒情叙事诗,故事美妙曲折,情感凄美动人,抒发了作者“天涯沦落人”知音相遇的伤感与慰籍。诗人对人物的描写细腻生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绘了诗中琵琶女初见时的羞涩形象和矛盾心情。后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就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比喻不见全部面目的神情或事态。
《琵琶行》更为人称道的是其音乐描写之美。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些诗句向来脍炙人口。还有一些诗句,如:“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被人们引申出更多的意象,在文学作品甚至日常话语之中广为应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
这是李商隐的七律《无题(相见时难)》中的诗句。邮票图案以古代刻本形式展现这首诗的内容,别具一格。
“无题诗”是一种诗体。诗人写诗内容别有寄托,但又不标篇名,而以“无题”为名。有时以诗的开头二字作为篇名,而这个篇名又不能概括全诗内容,也归于“无题诗”一类。
晚唐诗人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作有多首“无题”诗。这一首《无题》写得比较隐晦,因而历代对其主题的理解颇多歧义。但从诗的具体表现和倾向来看,似写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的离别相思之情。诗句委婉曲折,情深意切,通过巧妙的比喻和遥思遐想,表达了缠绵悱恻的情思和生死不渝的信念。诗句对仗工整,比喻新颖贴切,笔笔转折、层层深入,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其强烈。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后来,人们又将这两句诗,引申为对信仰的矢志追求终生不渝、对事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阎肃先生就曾在歌剧《江姐》的歌词中,引用“春蚕到死丝方尽”,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是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望月怀远》的起首二句。邮票图案是全诗的行书书法。
唐诗中写月夜的佳作很多,如初唐的《春江花月夜》,就让作者张若虚“一诗传名”。望月诗中意境深远的佳句也不少。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但就意境的宏阔、胸襟之博大而言,恐怕都得让位于张九龄的这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673年—740年)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人物——他被称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既有政治家的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又有诗人的优雅风度,深得后世仰慕。孟浩然是他的好友,王维曾得到他的赏识。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唐诗三百首》开篇的两首五古就是他的作品。他的这首五律《望月怀远》,虽是写月夜怀念家人,但起首却气概不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孕生于大海,景象何其宏阔;良辰共享于天涯,襟胸何其博大。如今,央视每年面向全球华人的“中秋晚会”,就以这两句诗来点题。
(附注:同是开元时期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其中有一佳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之似有微妙的相通之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的后两句。邮票图案是全诗的隶书书法。
唐代的鹳雀楼建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西南、黄河边的一处高埠上,它遥望中条山,下临黄河。王之涣(688—742年),就是那位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凉州词》的盛唐诗人。作者以“登楼”为题赋得此诗,虽只短小四句,意境义理却极其宏富。前两句写白日西沉落山,黄河东流入海,山河并举,苍茫壮阔,雄浑豪迈,被誉为“尺幅万里”的画;后二句即景抒情,不仅叙述了登高远望的过程的和感受,而且蕴含着只有高瞻才能远瞩的哲理。全诗流畅自然,对仗工整,言简意赅,理趣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久负盛名的佳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句,文辞质朴而哲理丰富,体现了人生境界的一种领悟。因而这两句诗,也成了那些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孜孜追求、攀登不止者的座右铭。
(附注:关于《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疑案。现在通行的说法是王之涣。此说最早、最权威的依据是宋太宗时编篡的《文苑英华》。然而历史上却有不同说法。如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为“王文焕”作;现存最早的唐诗选本《国秀集》中,此诗列在“处士朱斌”的名下。)
辉煌的唐代文学留给后人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是华夏民族美育和文学教养的经典,是各种艺术创作挹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到今天,无论是学者的文学史研究还是启蒙教育中的古诗诵读,唐诗都作为古代文学中最灿烂的经典,被研究、接受和传诵。
《唐诗三百首》邮票采用简洁、浓缩的设计语言,体现出“一版票,一本书”理念,并结合当代先进的印刷工艺,实现了“可视、可触、可闻、可听”的艺术效果。创作的过程是艰难的,经过多次专家论证会后,反复的推翻-新角度-重建,该套邮票创作团队中的每个人对于唐诗都可以信手拈来、倒背如流了,唐诗已经渗透到这些工作人员的生活中,甚至于吃饭睡觉都在不停的思考,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六枚邮票选取了唐诗具有代表性的六种体例,内容既涵盖了表现盛唐气象的大家之作,又表现了不同风格流派的荟萃佳作。
邮票版张采用竖构图,以中国传统古画“雪景寒林图轴”作为边饰,版张的中心位置是六枚邮票,六首诗歌分别是“下江陵”、“望岳”、“琵琶行”、“无题”、“望月怀远”、“登鹳雀楼”。上部是《唐诗三百首》全三百一十三首诗的微缩文字。
喜欢阅读集邮文章的 邮友们 请关注 点赞 转发 我会更加努力 续写文章 感谢!感谢!
欢迎邮友 浏览主页 内容丰富!
小说部分 有连载章节 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