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视频请点击下方链接:

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人人都说新能源有前景,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未来都是新能源的天下。事实的确如此,但是要想真的把新能源发展好还是有很大难度的,热火朝天的新能源汽车也不是那么好造的。就在前段时间,我国首家新能源汽车公司长江汽车宣布破产。是什么让长江汽车走到了这一步?

最近这几年为了响应气候的变化,国内出台了不少政策,还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据一项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移动源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高达9.08亿t,和前一年相比,增加了将近3亿t。所以要想达到双碳目标,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了重要途径之一。另外一项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9年,国家向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3,000亿的资金补助。由此不难看出,国内整体环境是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

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除此之外,长江汽车还有它自己独特的优势。相比于新能源赛道里的新军,长江汽车不仅拥有强大的背景,背后还有金主的资金支持。这家公司成立于1954年,早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公交客车及电车的制造基地之一。1966年挂牌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但是到了2013年,这家公司濒临破产,不得已之下申请了重组。最后由原来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重组为现在的杭州长江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虽然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但长江汽车的实力依旧很强,工厂占地面积高达1150亩,还拥有全国最高规格的核心工程,自动化程度极高。据了解,长江旗下的生产工厂使用的是太阳能加智能机器人的组合模式。其中使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容量可达7000多千瓦,至少能满足工厂全年25%的用电量。在产能方面,它曾号称是亚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光是这一个工厂,就让其他车企羡慕不已。放眼整个行业,像长江汽车这样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司也没几家。

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既然硬件如此优质,那就得好好利用。三年之后,长江汽车成功拿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文,成为了国内最早一批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格的企业。后来又凭借着强大的造车优势,成功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长江EV系列,顺利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行者之一。

长江汽车之所以能够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发展得如此迅速,除了自身的强大背景之外,同时还依靠着来自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投资。在长江汽车深陷困境之时,是李嘉诚带着51亿资金把它救了回来。种种光环之下,这家车企才能够在新能源的开局就迎来了一片大好形势。不仅在深圳、成都、贵州等多个地区成立了子公司,还开始发展上下游相关产业。

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自从步入新能源赛道之后,长江汽车的发展一直都是轰轰烈烈,而且不管做什么胃口都特别大。就拿2016年推出的4款车型来说,其中不仅有常规的SUV,还有公交、中巴客车以及商务车。众所周知,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新能源造车还是比较烧钱的,所以大多企业都是小心翼翼守着一条跑道,但长江汽车大手一挥就直接抢了4条,这胃口可真的是不小。

但不管怎么说,人家好歹拿出成品了,下一步就是解决量产的问题。当时长江汽车的创始人曹忠非常自信地向外界承诺,2018年商用车就能实现盈利,到2019年下半年就能实现量产。

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紧接着长江汽车说干就干,立马开始投资建厂。除了杭州之外,先是在佛山投资生产电动与氢燃料电池汽车,随后又在海南拿到了1000多亩地,计划投资建厂。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在全国多个地区建下了制造基地。如此阔气的长江汽车,让外界充满了期待,不少投资人也心动了。2017年,长江汽车再度迎来新能源的高光时刻,因为这一年沃尔沃中国的CEO选择了加盟,紧接着长江汽车就顺利在新能源产业上打开了国外市场,直接把生产基地搬到了美国。同年4月,长江汽车还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了全球战略发布会,此前的4款新车也纷纷亮相。从外观到内饰,都吸引了无数眼球。

雷声都已经这么大了,不下点雨总归是不合适的吧。看完了这一系列大动作之后不少人都觉得长江汽车很有希望,实现量产指日可待。不过曹忠曾经还说过一句话叫“伟大的车企都是马拉松高手”,意思就是等呗。但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所有的产品还停留在PPT阶段,量产计划迟迟没有实现。

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到了2020年,长江汽车已经跑不动了,当初的51亿早就已经烧光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长江汽车开始尝试自救,推出了零跑汽车,但所有的努力在这个巨大的窟窿面前都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了。2020年8月,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曹忠的“马拉松”,被绊倒在了半路。

今年年初,长江汽车被取消了上市资格。7月8日,法院已经裁定批准了重整的计划草案。曾经自称制造工艺比肩德国工业的长江汽车,在轰轰烈烈之后竟如此方式收尾,实在让人感到意外。实际上在过去这几年,长江汽车除了表面的辉煌之外,背地里全是烂账,起码已经连续亏损了12年之久。此外,该公司涉及的法律诉讼高达190项,限制消费令多达131项。其创始人曹忠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65次被列为执行人。

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跟理想、蔚来、小鹏这些造车新势力相比,长江汽车有数不尽的优势。当其他车企还在寻找代工生产的时候,长江汽车早已把资质握在了手中。除此之外,它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也是无人能及的。既然如此,长江汽车又为何会沦落到破产重组的地步呢?

第一、没有找好发展重心。虽然长江汽车手里的资质非常好,但它擅长的领域是客车生产。在步入新能源赛道之后,其重心也是电动客车市场。推出的车型里,三款都是商用车。用自己的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事看起来是没什么错,但是在汽车领域当中,电动客车的市场需求量本身就比较小。而且业内已经有了比亚迪这些头部玩家,长江汽车很难在这方面占到优势,更不可能拿到足够的回馈。而在推出的新产品当中,唯一一款乘用车,到最后都没能量产。从开头就踩错了节奏,到最后也很难跟对拍子。

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第二、资金问题。长江破产的导火索是资金流的断裂,时间节点在2018年。可能有人想问,长江汽车不是有李嘉诚和沃尔沃CEO的投资吗?手握这两个杀手锏还会缺钱吗?2016年之前,长江汽车确实不缺钱,但是后来随着市场热情高涨,资本对造出新势力的追捧几乎到达了疯狂的地步。在市场情绪的带动之下,长江汽车也开始了砸钱模式。但是钱再多,也会有花完的那一天。

2018年,随着政府的补贴门槛提高,长江汽车失去了重要的资金源之一,而李嘉诚见况竟然选择了撤资,甚至还到香港法庭提出请曹忠破产,并要求他偿还将近12亿港元的欠款。重重打击之下,长江汽车再也扛不住了。随后就被曝出欠薪问题,据了解当时有300多位员工一直没拿到工资。对此,相关负责人则是直接坦言公司资金存在困难,正在解决当中。找上门要钱的不只是员工,供应商的货款长江汽车也没有按时归还。自2019年7月起,关于长江汽车欠薪欠款停产的消息就不断传出。据2020年法院的一份裁定书显示,长江汽车对外负债本金30亿,另外利息高达1亿,其中有4,000万为职工的工资。

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实际上,长江汽车从一开始的目的就不单纯,表面上是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背地里却是在惦记政府的补贴,这样的动机早已注定了结局。

其中一位在长江汽车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表示,公司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拿政府的补贴。2015年之前,长江汽车所有的工作都在稳步推进。但是后来管理层进行了调整,2015年又迎来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于是原有的布局就被打乱了。当时除了中央财政之外,各地政府也推出了不同的补贴额度,比如一辆6~8米的纯电动中巴车,最多可以拿到60万的补贴。这补贴力度可以说是非常大了,但这也是为了激励车企发展新能源,促进双碳达标。出发点是很好,但到了车企这里,一切都变味了。国家在拿钱补贴激励发展,而车企却在四处想办法骗补。就拿2016年来说,当时针对93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里面有72家企业都存在骗补行为,涉及金额高达93亿。后来新能源补贴缩减之后,长江汽车也露出了真面目。

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这些企业的骗补手段几乎都一样,如果一辆车的成本为8万,政府补贴12万,那么这些企业就会先想办法把车造出来,接着也不会考虑怎么卖出去的问题,直接成立一家公司,自己解决销量。如此一来,4万块的差价就拿到手了。到这里还没结束,紧接着这些车又会重新回到这家车企,然后拆了继续生产,进入到下一个骗补循环。造一辆车,只需要玩玩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企业就能赚到数10万的补贴,这可比造车卖车轻松得多,简直就是财富密码。

但是在骗补的时候,这些企业难道就没想过这可是国家的钱,敢薅国家的羊毛,难道就没有考虑过后果吗?长江汽车被那么多人给予厚望,曾经是左手“双资质”,右手“李嘉诚”的造车神话,最后竟然也做出了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事,它不破产谁破产?只能说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虽然长江汽车倒下了,但它的工厂和资质还是比较诱人的,估计想接手的公司也不少。不过就算长江汽车能够找到接手人,也已经错过了新能源汽车的最佳窗口期,想要东山再起恐怕很难。

长江汽车的倒台也让大家看到了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很多问题,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谢幕的已经不是一家企业了。之前拿到84亿融资的拜腾汽车,曾经还被胡润评为2020年全球独角兽,最终不也是因为资金问题而破产重组吗?再比如博郡汽车、赛麟汽车等等,不都是因为资金问题被迫宣布暂停运营或者放弃造车的吗?

李嘉诚的车(长江汽车破产重组,背靠李嘉诚的造车神话也凉了)

在这个行业,如果管理不善、成本控制不到位,关门倒闭是分分钟的事。也有不少人认为,长江汽车的结局说明新能源这块蛋糕并不好分。事实的确如此,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个赛道上,而在这些车企本身。一项数据显示,在目前国内的几百家造车企业当中,有整车制造能力的不到30%,能达到量产交付的不到20%。然而截止到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累计已经超过了2万亿人民币。这么多钱到底造出了多少车呢?我们看见的只有一堆车标罢了,真正能上路跑的有几个?2万亿人民币,绝大多数都打了水漂。

时至今日,新能源汽车的最终战局还没有到来,未来这个赛道只会越来越拥挤,市场压力非常大。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之中,淘汰是必然的。此前小鹏汽车的副董事长就说过,在上百家新造车企业当中,最后能活下来的可能只有一只手那么多。不知道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