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1335——1418年),法名道衍,长洲人。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姚广孝《中州先生后和陶诗》看,姚广孝不仅是明代政治家、佛学家,还是文学书法家。他是明代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幼年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洪武十五年被太祖挑选为“以臣奉白帽诸王”,结识燕王朱棣,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
永乐帝登基,天宁寺首先成为军师姚广孝的寓所。而后入住庆寿寺,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天北京城的布局。
时任潭柘寺住持,日本僧人无初德始,也在潭柘寺后为其修建了少师静室,以为其修身养性。京西定都峰、定都阁,就是个别文人根据少师静室推演而来。
此外龙泉务椒园寺,也是其协助朱棣成功登基后的隐修之地。
后来,明成祖命姚广孝蓄发还俗,被姚广孝拒绝。明成祖又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仍不接受,一度到房山上太湖华岩寺隐居。而后永乐帝赐香光园为其别业,因此香光寺又称少师园。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出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佛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以文臣的身份入明祖庙,
姚广孝塔立于房山常乐寺村东,始建于永乐十六(1418)年,于宣德元1426)年建成。姚广孝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通高33米。
两千年初,姚广孝塔还处于荒弃的农田中。
2013年晋升为国保后,房山区政府进行了必要的整修,有了庄重之感。
晋升国保整修前,也曾经在塔座四周用山石砌起一个平台。平台之上为八角形双束腰须弥座,束腰部分雕寿字和菊花、莲花等图案。须弥座之上设三級巨大仰莲,用以承托塔身。
塔身每个正面设假门,侧面设假窗。
塔身正面设雕花双扇门,右侧上半边已毁。门楣之上镶有塔铭,塔铭原刻“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因年久风化字迹脱落,而留有“河北邯郸武安”等涂鸦字迹。难以想象,远自邯郸武安而来,竟然能攀上塔门之上去涂鸦。
塔檐没有采用惯用的斗拱支撑,而是采用叠涩砌砖使每层塔檐显得清晰干净,塔檐各角悬挂风铃。
塔顶由砖砌扣瓦分垅,中间三級莲花刹座承托球形刹体。球体中置刹干,串起相轮、仰月和宝珠。塔刹高约3米,用八条铁链固定在塔檐各角以确保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