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厚脸皮”
瑶瑶的家境很好,手里也从不缺零花钱,但是她每次去叔叔家的小超市都会有个习惯:对零食顺手牵羊。她不是没钱买,也不是叔叔不给她吃,她就觉得那样挺好玩。每次“拿”完后表情非常自然.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做了错事。瑶瑶的行为已经发出了危险的信号一一偷窃,但是她自己却浑然不觉。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孩子开学了,假期作业却“不翼而飞”,原因是作业没做完,不想去面对老师和父母的责问:孩子不断地向老师或父母作保证,但是却总是不断地违背自己的诺言,重复的错误犯了一次又一次:孩子不止一次地背着父母,偷拿家里的钱,有时候还会偷拿商店里的东西….为什么孩子会一再出现这些问题呢?其实,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孩子缺少羞耻心所致。
羞耻心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也是一个人行为品德的内在因素。孩子有了羞耻心,才有对错误事物的抵抗能力,才能矫正和预防不良的行为品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羞耻心是对于可耻事物的一种强有力的抗毒剂,是义务感和责任心的道德情感的支柱。”所以,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有羞耻心的性格。
孩子缺少羞耻心有何表现
只计利害,不问羞耻
不少孩子凡事只问值不值、有利没利,不问该不该、耻不耻。往往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不以为耻,反自认为“聪明”。
因循陋习,不以为耻
随地吐痰、乱扔废物、高声喧哗、抢行加塞、无视交通规则等,不少孩子习以为常,不以为耻。
追求享乐,好逸恶劳
有些孩子追求享受,挑吃拣穿,盲目攀比,好逸恶劳,丝毫不感觉难为情,还自认为理所应当。
逞强好胜,不计后果
部分孩子为了炫耀自己与众不同,不惜做损害他人和社会的事,给他人和集体造成痛苦和灾难,却不以为耻,反而成为标榜自己的“荣耀”。
寻找借口,自我解脱
有的孩子学习不动脑,干活怕出力,作业照人抄,做事好偷巧,出了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凡事以为给自己寻找到一个理由,就可以否定和取消羞耻心,就以为得到了解脱。
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个别孩子受到挫折后,就完全丧失了自信、自尊,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为所欲为,也就根本谈不上认识对其行为的羞耻。
孩子为何缺少羞耻心
很多家长都会问:为什么羞耻心竟然会成为稀缺品行?为什么孩子们就不知道羞耻呢?实际上,我们不应该责怪孩子,这并不是孩子们的错。
缺少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今天,在各种的压力下,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的考试、排名、分数都摆到教育的首位。这就使得孩子的品德教育有所缺失,面对自己做的错事没有羞耻感,也不知改正。
父母的“反面教材”
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很多家长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观念上起了很大的变化,以追逐物质享受为目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的一些“榜样”成功造就了一批不讲道德、不懂羞耻的孩子。
不健康传媒的宣传
多数传媒尤其是网络传媒,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眼球,常常对个别社会不道德现象或社会阴暗面进行大肆报道。这就会导致很多孩子丧失对道德感、羞耻心、良心等的正确定义,曲解其内涵。同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刚刚开始发展和成熟,自我判断能力还不够理性。网络上千奇百怪的巨量信息和观念、观点,往往会让价值观尚未确定的孩子迷失自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自然就可能导致我们认为丢脸、羞耻的事情他们不以为然,我们认为该做的事情,他们却觉得那样做太丢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孩子羞耻心的缺失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
如何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羞耻心是孩子自尊心的一个重要表现,有了羞耻心,孩子便会要求上进。成人应有意识地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攻略一:爱护孩子羞耻心的幼芽。
孩子有了过错以及因过错而受到批评或处罚后,总是希望家长、老师和同伴为他“保密”。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当理解孩子的心情,“羞耻之心,人皆有之”,该讲的要讲,该“保密”的要“保密”,珍惜和爱护孩子的这棵羞耻心幼芽。
攻略二:通过具体事例,进行情感转移,引发羞耻心。
当孩子做了损害他人或集体的事时,可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进行情感转移,使他们产生羞耻的情感体验,也可利用一些反面的典型事例,让孩子明白做什么样的事是可耻的,把孩子的羞耻情绪体验变成一股激励他们向上的积极力量,进一步升华其羞耻心。
攻略三:使孩子的羞耻心在同伴的舆论中得到深化。
小学阶段的孩子开始懂得同伴舆论的压力,会在同伴面前产生羞耻心,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并力图避免再发生类似令人不愉快的羞耻体验。因此,让孩子多同小伙伴交往,可使他们的羞耻心在同伴的舆论中得到深化。
攻略四:尊重孩子,多赞许少责备。
通常,赞许有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特别是当众赞许,可使孩子感到被人尊重的喜悦和自豪,一旦有过错,孩子会立刻感到羞愧而努力去改正。
攻略五:防止孩子羞耻心的“负面效应”。
羞耻心有时也能带来某些消极的影响。例如,有的孩子自己做错了事,因感到羞耻而不敢承认。因此,要使孩子具有健康的羞耻心,必须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这些能力是发展孩子自我意识和形成优良个性品质的重要条件,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产生正确的荣辱感,防止种种因羞耻心而引起的“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