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业(朝鲜的岳飞-林庆业:被征服后的朝鲜是如何周旋明清之间的?)

丙子胡乱,皇太极领兵第二次侵入朝鲜,完全征服了朝鲜王朝,迫使其与明朝断绝朝贡关系,向清朝称臣朝贡。此事发生时,距离甲申年(1644年)清军攻破山海关只有7年多的时间,此时,明清之间在辽东的战争正处在最后的决战–松锦决战时期。

根据南汉山城的城下之盟规定,清朝除了要求朝鲜国王宣誓“永绝明朝”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即是清国要求朝鲜必须出兵协助攻打大明。作为履行条约的保证,朝鲜国王的世子与次子,乃至于所有高级文武官员的长子,都被拘束在沈阳作为人质。

得知了朝鲜叛变消息的崇祯皇帝,非但未予责难,反而还对当时正在北京的朝鲜使臣大加宽慰,并赏赐给他若干金钱布匹,请他回去宽慰其国王。明朝方面还十分恻然地表示,“贵国一段苦情,天人共鉴”,希望朝鲜不要着急、力图再举。

崇祯十年元旦,受困在南汉山城的朝鲜君臣在这一天也不忘向西朝着北京的方向行「望阙礼」。朝鲜国王宣祖在位四十一年,更是“未尝背西而坐”。

第二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国下达征兵令,勒令朝鲜派兵协助攻打明朝。朝鲜国接到消息,不是表示国内的牲畜都生病了(「牛疫起于国中」),就说「道路泥泞,江水涨溢」,百般推诿阻塞。

林庆业(朝鲜的岳飞-林庆业:被征服后的朝鲜是如何周旋明清之间的?)

朝鲜国王向大臣们转达清国的诏书,却几乎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被征调要出征的武将,或者干脆称病不去,或者故意与副将吵架,以将帅失和为由推脱。文官们则表示,万历年间日本入侵,正是大明的神宗皇帝慷慨来救,朝鲜的社稷人民才得以保全,现在虽然时穷运蹇,又怎么忍心“以神宗皇帝再造之国,用神宗皇帝所活之民”去攻打父母之邦呢。

即便在不得不出兵的情况下,朝鲜方面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做非暴力不合作的努力。

当时,根据南汉山城的盟约,朝鲜每年要进贡大量粮食给清国。这些贡米,对久受大明坚壁清野政策之苦的清国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然而,在从朝鲜前往辽东这并不算长的路上,朝鲜粮船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却高得惊人。比如,崇祯十三年(1640年)初,正值明清的松锦之战爆发之际,朝鲜被迫启运10000石粮食供应清军。不幸的是,先是一部分船队遇上了穿着黑衣服的海盗,尽掠所载军粮而去,紧接着,又有船队相继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是“遭风败没”,就是相继漂没。最后清点,竟然有9367石粮食未能成功运达,堪称人类交通史上最悲剧的一页。(刘家驹,《清初朝鲜潜通明朝始末》,页365)

在战场上,实际负责「援清征明」的是朝鲜名将、节度使林庆业。

林庆业出身低微,靠自己努力成为大将,当年爆发丙子胡乱,据说他早已通过侦察的情报而知清军出动,但因他的上司都元帅金自点瞒报而没有及时将这个消息传到汉城。丙子胡乱爆发时,白马山城只有老弱男女八百人,他便命守城者各持三枝火炬,并制作许多拿着旗帜的木偶,作为疑兵,然后派人携带美酒鱼肉犒劳清军,谎称有精兵数万,又说冬日有鲜鱼是因为有很深的护城河(其实是他先前开凿的养鱼大池),清军便放弃攻打白马山城。

林庆业(朝鲜的岳飞-林庆业:被征服后的朝鲜是如何周旋明清之间的?)

林庆业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朝鲜籍大将,其事迹在中国罕有知悉。图为韩人笔下的林庆业

松锦之战爆发后,林庆业作为朝鲜元帅被清廷要求攻打旅顺。偏偏这一次,又遇到了恶劣的天气,林庆业船行甚慢。而且朝鲜舰队出发时的115条船,因为途中各种自然灾害,竟有63条相继失联。其中有3条船最为不巧,被风吹到了山东登州,并在明军的“拷问”之下,供出了清国的作战计划。

当年六月十二日,朝鲜船队在熊岳北新台遭遇明船,林庆业消极应战,并命放空炮和没有箭头的箭,因此双方看似交战激烈,但损失很小,朝鲜兵只有8人被杀,12人受伤。

不久,林庆业船队抵达盖州,不再前进。皇太极命希福、范文程等责备林庆业,令其继续前进,但林庆业始终不肯,并请求以陆路运军粮。皇太极接到报告,认定朝鲜与明通谋,但阿济格则为朝鲜说情,所以皇太极并未追究。随后皇太极留下林庆业等1500人从陆路运粮,而李浣率其余朝鲜人员返回。此后林庆业随清军前往锦州前线,但并未与明军交战。

不过,另一路朝鲜火枪手还是被征调到了松锦战场上,不得不与明军短兵相接。朝鲜人鸟铳兵表现很不错,清军军官上报皇太极说重创明军,后来这战绩也被记载在朝鲜史书上。

其实,在此之前,林庆业早就开始了与大明辽东军事当局乃至中央朝廷的联络工作。林庆业派遣一名擅长汉语的朝鲜僧人(法号独步,据说他实际上是明军派到朝鲜的间谍)三次往返辽东,与蓟辽督师洪承畴暗通消息,还一度到达了北京,获得了崇祯皇帝的嘉奖。林庆业也组织了秘密的暗杀计划,指派麾下的退役士兵崔孝一招募力士,阴谋在沈阳刺杀皇太极,以报明室。

林庆业(朝鲜的岳飞-林庆业:被征服后的朝鲜是如何周旋明清之间的?)

林庆业

在林庆业的背后,则是自国王以下、全体朝鲜臣民的支持。一边是衣冠相同、文字相通、有近三百年事大字小之义和“再造之恩”的父母之邦,一边是薙发易服、给本国带来国耻之耻的强暴敌虏——朝鲜国上下,只有策略上的积极与稳健之分,在反清复明立场上,别无轩轾。在朝鲜,“再造之恩”几乎是一个专有名词,即指1590年代万历皇帝帮助朝鲜抵御日本入侵的历史事件。

一名朝鲜普通士兵李士龙在与明朝作战中,故意去除鸟铳的弹丸,在清国诘责他时回答“皇朝(指明朝)父母于我者,何敢射之”,最终被杀。义士崔孝一就直接宣示,“本国欲潜通中原,三公六卿皆有此意”。

甚至当时位居副丞相(议政府左议政)高位的儒生老臣沈器远,嫌国王在明清之间的态度太过暧昧,策划发动宫变另立新君。1644年(崇祯十七年甲申),崇祯皇帝在北京自缢殉国,清兵入关,明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一个月后,消息传到朝鲜,这些“神宗皇帝所活之民”,即便社会地位再低,也是“及闻此报,虽舆台下贱,莫不惊骇陨泪”。

洪承畴降清后更是将林庆业暗通中原的前前后后悉数供出,不久朝鲜宣川府使李烓也将崔鸣吉、林庆业等派独步私通明朝之事和盘托出。

十月,皇太极大怒,行文朝鲜,交出崔鸣吉、林庆业等。

十一月,林庆业行至黄海道的金郊驿时逃脱。他先在京畿道杨州桧岩寺削发为僧,然后在之前所认识的船商李武进的协助下,劫持了一搜运粮船,迫使其驶往登州,以投奔明朝。途中遇风暴,漂流至山东无棣,林庆业等被当做间谍抓到监狱。

翌年九月,有个被明军俘虏的朝鲜人崔应龙供称林庆业的真实目的是反清投明,林庆业才获得释放,投效登州的明朝总兵黄蜚,正式成为了大明的一员将领。由于他成功讨平当地土匪,得到黄蜚的赏识,此后开始商议如何击败清军、收复辽东和朝鲜之事。

在这期间,林庆业的妻子李氏被抓到盛京,表示:“吾夫既为大明之忠臣,吾独不得为忠臣妻乎,奈何忍辱于犬豕以污吾夫之节乎?”随后引刀自杀。

据传,崇祯皇帝还授予了林庆业副总兵的职衔。

清兵入关后,山东覆没,林庆业闻知福王在南京称帝,再一次打算南下,继续参与抗清,但是其属下叛变出卖了他,被清廷解赴北京。最终,清朝借朝鲜亲清派权臣之手谋杀了林庆业,亦使得林庆业获得了“朝鲜之岳飞”的称誉。

不过,他的名字在中国,实在是少人知晓了。

而先前提到的义士崔孝一,在通明事迹败露后,同样遭到清廷的缉捕。他先到登州,再到辽海,最后到宁远吴三桂的麾下。吴三桂降清,崔孝一随之到北京,却「不朝贺,不薙发」,在崇祯皇帝的思陵之旁绝食十日而死。

朝鲜肃宗时,林庆业之子林重蕃为父申冤,肃宗表示自己看过翻阅当时的审讯记录,认定林庆业无罪,遂予以平反,并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朝鲜肃宗三十二年)赐谥号“忠愍”。

林庆业(朝鲜的岳飞-林庆业:被征服后的朝鲜是如何周旋明清之间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