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位上海复旦大学的女博士因癌症离世,她在弥留之际,留下了长达6万字的临终日记(笔记),以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的亲身经历,给世间留下了一段段对生命的真实感悟!
世间万物皆美好,她用万言感慨告诉大家:
活着才是王道!只有活着,你才能有机会看到这世间的一切,只有活着,你才能感受悲欢冷暖,也只有活着你才能知道什么是幸福。
死了,就什么都没了,灰飞烟灭!可是走不到终点就要半途而废,纵有万般宏愿,也只是空留余恨在人间!
这位患癌的女博士就是于娟,她的生命笔记曾经感动了很多人,她在弥留之际,对生命的恋恋不舍,对年仅3岁孩子的留恋,对心爱丈夫的不舍,还有那令人羡慕的事业……最后被汇集成一本感悟生命真谛的临终日记。
她不是专业的作家,但通过她的文字《此生未完成》,人们却能深深体会到,她那种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这不是刻意的渲染,而是弥留时刻的真挚表达。
就在她病逝的10年后,丈夫赵斌元发表一则追思的悼文,更是令人泪目:
十年了,我依然想念于娟,她爱的光头一直没有再婚,儿子成了学霸,于妈妈在山东种出了一片森林……
这一切悲剧都要从那次被诊断的“癌症”说起。
为什么是我得癌症
“癌症”,这个近乎死神的词语,当它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时,几乎就等同于灾难的降临。
当于娟得知自己确诊癌症时,曾经撕心裂肺地向苍天发出了一声质问:“为什么是我得癌症?”
是啊,癌症虽然离我们并不遥远,但似乎一直都是别人家的事情,为什么偏偏要找上我?我才三十一岁啊(2009年被确诊癌症晚期)!我有孩子,有丈夫还有年迈的父母,我还有许多事业要去做,还有很多的梦想要实现。
但当她将那一纸确诊书捧在手中时,除了痛彻心扉地哭泣,还能做什么呢?在刚刚看到死神的那一刻,再强悍的生命都会暴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一路狂奔的学霸
于娟是山东济宁人,在她确诊癌症之前,幸福的滋味一直是生活中的主旋律。她的母亲是在外贸部门工作,父亲是专业厨师,这样的家庭,让她生活无忧,还有其他人羡慕的口福,父亲经常为她烹制各种山珍海味。
于娟是个标准的山东姑娘,性格爽朗,大大咧咧,不仅大方爱笑,还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种性格的女孩人缘很好,身边总是有很多朋友。
这个豪爽的姑娘,身上还有一股特别争强好胜的劲头,她从小就学习非常努力,在学校时一直是学霸的存在。
她的智商很高,记忆力惊人,她曾经谦虚地表示,自己做不到过目不忘,却引起周边同学的一片嘘声,你确定你是在表示谦虚吗?于娟却哈哈大笑起来。
学霸的运气总是很好,她很顺利地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不久之后还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赵斌元。
赵斌元被这个山东女孩的豪爽和聪明所折服,而于娟也对文质彬彬、又博学多识的赵斌元颇为有意,不久后,两人相恋了。
毕业之后,于娟便在上海找了工作,而赵斌元则留在了交大任教,两个名校毕业的高学历年轻夫妇,在上海定能有一个不错的未来。
不过,非常要强的于娟对此并不满足,上海的精英人才实在太多了,以前在学校时,于娟可以说是傲立群雄,但来到上海,特别是走上社会后,她才发现,自己也只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本科生而已。
好强的于娟,决定报考复旦大学的研究生,继续向上冲刺。这就意味着于娟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学习,复旦的研究生可不是谁都能考的。
原本赵斌元舍不得让妻子如此辛苦,以二人的学历和收入,完全可以舒服地谋求更好的发展,不过他清楚于娟的性格,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全力实现,这一点也让他非常敬佩。所以,最终赵斌元选择支持妻子考研。
上海以快节奏而闻名于世,于娟白天工作很忙,但每天下班匆匆吃过晚饭之后,就会立即投入紧张的复习之中。按她的话说,几乎没在凌晨之前睡过觉,她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了学习之中。
还是那句话,复旦的研究生不是谁都能考上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上的。尽管于娟基础好、智商高,但她第一次考研还是落榜了。
不过,她是个拥有大心脏的人,这次失败也只是一次小小的挫折而已。她是个不服输的人,不久之后她就继续投入复习之中,复旦研究生,她志在必得。
第一次考研功败垂成,于娟认为是努力不够,于是她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了复习之中,而这些时间大多在晚上,在深夜,熬夜成为了她生活中的日常。
上天是公平的,付出的努力,就会给你应得的回报,于娟再战复旦,终于过关考上了研究生。
后来她又争取了复旦的公派留学名额,得到去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的机会,这是挪威声誉最高的综合性大学。
公派留学期间,她还积攒了一笔钱让父母到挪威旅行,并陪同他们领略了景色宜人的“挪威森林”。在那里,她曾经许下愿望,要把挪威的森林搬回老家。
只是没有想到一个原本美好的愿望,最后竟成遗愿。
即便已经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但她依旧没有停下拼命的脚步,她还有更大的野心和更高的目标。
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于娟拿到了奥斯陆大学硕士,还考上了复旦大学博士,后来留在复旦大学任教。
再后来,他们还有了自己的儿子,小土豆!
按说在三十出头的年龄,能够爬到这个高度,她应该可以放缓脚步,轻松一下了。但她没有,她希望在三年内评上副教授,这个目标连身为副教授的丈夫都倍感震惊。
不过,强悍的生命需要强壮的身体来支撑,而于娟的身体其实早已透支,只是她一直没有察觉。
迟早要来的“通知单”
2009年9月份,于娟才开始感到身体有些不适,总是腰疼。当时并没有查出具体的病因,后来于娟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她也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上可能有大病,年底她甚至被送到急救室里抢救。
当时医院怀疑是乳腺癌,并确认她的身体已经发出了强烈警报,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卧床治疗,此时,于娟和丈夫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
进入2010年的第二天,他们拿到了那张无比沉重的确诊书:乳腺癌晚期!
医生告诉他们,于娟全身的骨头都已经黑了,那种全身性的疼痛将会持续。
自信的于娟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一直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好,能吃能喝,能跑能动。平时不仅学习工作很有劲,带孩子做家务也没有问题,自己怎么会得癌症呢?
他们甚至一度认为医院弄错了,但经再三确认,乳腺癌晚期无疑。
医生私下告诉丈夫赵斌元,于娟的乳腺癌已经到了第四期,癌细胞已经扩大到了全身,现在连做手术都无济于事了,只能通过药物和化疗勉强维持。
即便如此,医生最乐观地估计,于娟也仅剩不足两年的时间了。
尽管于娟对这个消息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仍旧无法接受,毕竟自己才32岁,自己还有许许多多事没有做完,还有许许多多的梦想没有实现,她的孩子才2岁多,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
癌症,为什么偏偏找上了我?于娟不止一次向上苍发出了这样的质问,但是命运是无情的,它既然降临到了你的身上,你就无法摆脱。
于娟也和普通人一样,确认自己罹患癌症之后,也消沉了大半年的时间。那段日子里,她很失落,也很急躁,身体的病痛也让她的状态急转直下,对于她的这种情形,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曾经的于娟几乎等同于一台机器,昼夜不停地在运转,为了事业,为了梦想也为了自己的家庭。她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一寸光阴一寸金,争分夺秒,仿佛这本来就是她的节奏。
停下脚步,开始思考
但是现在,癌症迫使她不得不停下来,不能再学习,不能再工作,也不用每天熬到凌晨,尽管这样做,仍然无法让她再次恢复健康。
闲下来的时间里,她得到了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安静,她终于有机会开始思考。开始认真地想,一想人这一辈子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自己这一辈子估计快要到头了,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人的语言和感悟是两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前人的人生经验、至理名言,用明明白白的语言告诉了我们,我们明白但却未必能够真正地感同身受;而一旦你经历过了,思考过了,在某些时候就真正感觉到自己悟到了。
于娟在病床上静养时,脑子的另外一片区域却开始活跃起来,她开始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她惊讶的发现,曾经看似努力、成功的自己竟然是那样幼稚,一路走来,行色匆匆竟然没有来得及抬头看看自己要去的地方是哪里?也没顾得上停下脚步欣赏一下路边悄悄绽放的野花。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路边秀丽的风景!这句话犹在耳畔,为什么十年前的我却不明白?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于娟在自己的日记里,发出了震撼灵魂的一问!活着就是要生活,生活不仅仅只有美好的愿望和幸福的憧憬,同时也有让人刻骨铭心的残酷一面。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彻底沉静下来的于娟,渐渐地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自己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她心里充满了对生命的留恋,也渐渐地感悟到了人活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在生死临界点时,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是于娟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朴实”思考,同时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宝贵财富。因为有很多人还不知道生命的珍贵,还不明白所有的一切,只有活着才是王道。
2011年4月19日,33岁的于娟走完了她生命里的最后一天,尽管她对生命的恋恋不舍,但她走得非常安详,留下了3岁多的儿子“小土豆”,还有对她一往情深的丈夫!
于娟生前曾经对自己的母亲许下遗愿,希望在家乡曲阜的山里种满黄连树,把“挪威的森林”搬回老家,这是萦绕在她心头多年的梦。
而她的骨灰就在山上随便找个地方埋了,这样她就能时时刻刻看着这些山、这些树。
于娟去世之后,她的母亲苏萍将女儿的遗愿刻在了心里,她抱着女儿的骨灰回到了曲阜九仙山,让她安息在这一片山林之中。
从那时起,苏萍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舒平”,自己亲手将一棵棵黄连木,种在这片贫瘠的山地上。黄连木浑身是宝,不仅耐旱并且不和其他作物争养分,这是于娟生前考察的项目之一。
岁月匆匆,十年时间,转瞬而过,曾经光秃秃的山冈,如今已是郁郁葱葱,舒平承包下了两万多亩的山地,种下了十万余株黄连木,还开发了数十亩育苗基地。
在舒平的心里,女儿从未远去,她就在这片山上,每天看着她,看着这些树,看着挪威的森林一点点在家乡的山里长了起来。
于娟并没有做太大的事业,但她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深刻地思考到了生命的真谛,明白了活着的意义。
实际上这是无比宝贵的财富,人们都太忙碌了,甚至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是谁的父母,是谁的孩子,是谁的爱人!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于娟病逝的10年后,已是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的丈夫赵斌元发表了一篇文章:第十年,我依然想念于娟。
他告诉妻子:十年了,她爱的光头(赵斌元)一直没有再婚,她的儿子小土豆已经成了学霸,于妈妈在山东真的种出了一片森林……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潸然泪下……这是人间最真挚的爱情。
于娟的生命日记后来被一位记者发现,被于娟的感悟所深深感动,他决定将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整理出来,在于娟丈夫赵斌元的协助下编辑成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此生未完成》。
于娟并没有想过要出书,但她真的想分享自己的真实感悟,她曾经在书中写道:
“写这些文字,哪怕有一个人受益,我也会觉得,自己还有点价值!”
行色匆匆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停下脚步,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
人们对于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认识,总是要通过一些深刻的事情,才能够得到深刻的理解。否则,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的浮华,错误地认为那些就是一切,并误把那些认作是有真正价值的东西。
于娟在她最后的那一段时间里,每天都能切身地感知到,生命正在一点点从她的身上流逝,这种经历使她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她在弥留之际告诉人们:
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排列第一位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无论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仍然是你。
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于娟的一生是短暂的,匆匆忙忙的脚步,让她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的秀丽,但在最后的一刻,看着3岁多的孩子和深情的丈夫,她用尽全身力气将自己生命里最闪耀的精彩留给了人间。
尽管这精彩只有一瞬间,就像流星一般,一闪而过。
这划破长空的一闪而过,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灿烂和短暂,古人说:
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如今读来,若醍醐灌顶,原来漫长的人生竟然如此短暂,再平凡的生命也能闪耀他最精彩的光芒。
于娟在最后也终于悟透了生命,此时告别这个世界已无遗憾,它依然绽放,就如同她的诗:刹那芳华!
人生的宴席一场接一场,锦灯繁花袅袅舞影,却在冥冥间,笃定相信自己在赶着自己寂寞的路。
因此,三十出头的人,所谓分离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生离无数,死别亦有之。
都是性情中人,在深夜一个人听那句“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而挥袂洒泪之后,很快便能调整到自己独有的世界里,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那份潇洒和独立。
如果真的要离开,我会是那个从容不迫收拾行囊的人,面容微笑而平和,找不到一丝一毫的悲悲戚戚!
《此生未完成》此书在首发式上,五百本在一小时内被抢售一空,在韩国和台湾颇受欢迎,长期霸榜排行榜的位置。
此书《此生未完成》由原来的2个章节,增加为3个章节,新增8篇文章。这是一部感动百万读者心灵的书,这是我们身边发生的,关于人生、关于生活最真谛的体悟,读完之后,能照亮心灵,照亮内心,给人以前进的力量。
这是新华书店精装正版图书,封面四色设计,手触感极好,质量上乘,极具珍藏价值,性价比极高,点击以上链接即可送货到家。
参考文献:
济宁新闻:爱心汇聚实现于娟遗愿“挪威的森林”扎根济宁
青年报:于娟走了留下死亡教育
凤凰网资讯:复旦抗癌教师去世留下70余篇“癌症日记”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