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纸条(杨振宁回国后收到一纸条,看完后却痛哭失声)

邓稼先的纸条(杨振宁回国后收到一纸条,看完后却痛哭失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有清代余怀,即使郁郁不得志,依然心怀天下,于情于理于自在间得安然。今有邓稼先,得杨振宁慨叹是“国之大幸”

物理学天分初见端倪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的怀宁县,不久跟随着母亲来到了北京生活。十二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崇德中学。三年对于物理和数学方面的学习激发了他浓厚的兴趣。而且他在这里遇到了对物理学同样有充分兴趣的杨振宁,两个人迅速结为了好友。

不久战乱爆发,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北京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了求得一线生机,率领师生南迁,于1939年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下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于这里涌发出了一大批卓越的知识分子与文化人士,照亮了当时中国黯淡无光的天空

邓稼先的纸条(杨振宁回国后收到一纸条,看完后却痛哭失声)

邓稼先为了避免迫害,百般辗转,来到了西南联大。于这里他与杨振宁再续同学情谊。精神上的老友,物理学上的知己,两人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崇德中学那样一起愉快学习讨论的时光。

但是欢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45年抗战胜利,杨振宁凭借着出色的成绩考入了美国芝加哥大学。邓稼先毕业之后,他先是投身我党,不久之后,他回北京受邀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助教。

但是他很快意识到了自己在物理学前面的停滞不前,他萌生了想前去美国学习更先进知识的想法。只有自己在物理学方面钻研的足够深,打开了足够多的空间,才能更好的为祖国发展的事业添砖加瓦。

于是他在1947年通过了赴美考试,成功进入了美国的普渡大学读研究生进行深造。杨振宁听说之后,经常与他见面探讨问题,从天文地理扯到各自的学习生活。在他得知邓稼先生活艰苦,平时吃饭都是按钱吃之时,毫不犹豫地解囊相助,不时地补助一些生活费。

邓稼先的纸条(杨振宁回国后收到一纸条,看完后却痛哭失声)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震惊世界

邓稼先成绩优异,又在物理学方面颇有天赋,不足两年便修满所有的学分,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年轻有为又少有建树,很快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美国想用高官厚禄、优渥的生活条件以诱惑他留在美国效力。

可恰逢新中国刚刚成立,内忧外患,技术水平极度落后,正是用人的大好时机,邓稼先怎会为了外在的物质利益放弃心中的家国大义?他心心念念只想着报效祖国,毅然决然推辞了教授和政府的热情相邀,决定登船回国,为祖国的发展再添一砖一瓦。而杨振宁则是选择了留美继续深造,两人就此分别。

1959年,苏中矛盾激化,苏联不愿意再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进行支援。中央下定决心进行“中国制造”,于是重担落在了邓稼先的身上。

为保证核武器事业的保密性,邓稼先不能与家人透露半分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一过家门就匆匆别离,带头去了渺无人烟的大漠。从此数十年家人都得不到消息,他恍若人间蒸发了一般,再觅不到踪影

邓稼先的纸条(杨振宁回国后收到一纸条,看完后却痛哭失声)

大漠里荒无人烟,又粮食匮乏,水源更是紧缺的厉害。而且更是处于接触核原料的一线,危机四伏。可研究人员依然呕心沥血,将自己的整个生命都投入到这研发工作当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大陆的上空缓缓炸响。震惊苏美。他们何曾能想到,有一天蘑菇云也会在他们曾瞧不起的地方慢慢升起。邓稼先终于缓缓松了一口气,国家交代的任务,他终于圆满完成。

远在美国的杨振宁同样震惊不已,他原本以为,只有在科技发达、云英群聚的环境下才有可能绽放出那令人惊艳的蘑菇云。他万万没想到,在那一无所有的土地上,也会发出绚烂夺目的光芒

中国的这朵“蘑菇云”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令人发笑的是,美国和苏联纷纷居功自傲,仿佛自己给了中国多么大的帮助一般。美国甚至宣扬自己给中国输送了最优秀的人才——寒春,寒春曾在美国原子弹研发工作中担任重要职位。

而杨振宁却并不相信,他的脑海中隐隐浮现了一个身影。当年义无反顾一心回国,甚至不惜拒绝高官厚禄的邓稼先,是他研发出了这原子弹吗?

邓稼先的纸条(杨振宁回国后收到一纸条,看完后却痛哭失声)

有邓稼先,国之大幸

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留美许多年的杨振宁得以回国探亲,甚至还去看望了在中国种地养牛的寒春。她曾在核物理方面声名显赫,但是因为当年美国逼迫日本投降,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了生灵涂炭,心怀愧疚,于是便退出了原子弹的研发工作。

杨振宁旁敲侧击,询问当她是否参与了当时中国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却没想到寒春直接坦坦荡荡地否认,她是一点也没有参加。

旋即,他前往北京看望多年未见的好友,也想求证心中早有的猜测。可如今两人的关系已不像原来那么纯粹,现在夹杂其中的还有中美之间敏感的关系,再加上杨振宁已是美籍华人。邓稼先总感觉两人之间仿佛隔了一层薄膜,戳不透又很难戳。

杨振宁知晓邓稼先难处,又见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倒也没有寻根究底,非要查证个明明白白。之后杨振宁前去上海,邓稼先向伟人询问这件事。

伟人却毫不避讳,告诉他可以向杨振宁直言事实真相。邓稼先当下便写信传给杨振宁。而杨振宁在宴席上收到送来的信还十分费解,打开来里面只装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中国原子武器工程,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帮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看完后他痛哭失声,整个人热泪盈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果真是邓稼先领头,有邓稼先,真乃国之大幸。

邓稼先的纸条(杨振宁回国后收到一纸条,看完后却痛哭失声)

垂暮万年,令人心疼不已

长时间与核武器接触,邓稼先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年过六十便已如耄耋老者。1985年,他被确诊为癌症,每日只能躺在病床上无所事事。杨振宁听闻噩耗,回国探望,看着当年壮实的青年已然熬成了一副皮包骨,虚弱的仿佛只剩一口气吊着,更觉心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年之后,邓稼先离世,两弹元勋就此落下了人生的帷幕。他以一己之力,一人之名,在中国辉煌的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岁月无痕,顽石无声,可历史上用生命刻下的璀璨,永远激荡在我们的心间。国有稼先,夫复何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