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舰(致远舰,中日甲午之战壮烈沉没,沉睡海底一百多年,终于重见天日)

甲午海战的失败,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比鸦片战争的失败还要屈辱的事情。如果说之前的鸦片战争还有借口的话,甲午海战把清政府的遮羞布都打掉了。

这一次清政府不仅是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失败的,对方还是跟了自己上千年的小弟日本。

邓世昌所率领的致远号也在这次的战斗中沉入了海底,当时致远号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番恶战,为什么会被击沉,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一次考古行动才真相大白。

致远舰(致远舰,中日甲午之战壮烈沉没,沉睡海底一百多年,终于重见天日)

甲午海战复原图

知耻后勇的北洋水师

清政府当时之所以会斥巨资购入定远舰,是因为在甲午海战的十年前,清政府的南洋舰队福建船政水师,被法国人打得屁滚尿流,几乎全军覆没。

说是“中法战争”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往自己脸上贴金,在法军看来这不过是一次实战演习,一次屠杀,在这次“屠杀”中,中国损失了军舰11艘参战,9艘被击沉2艘重伤,七百余官兵殉国。

这次的惨败让清政府稍稍有所触动,提出了“大治水师为主”的口号。如何快速地让海军战斗力提升,购买先进的武器船只是最好的办法。李鸿章建议购买6艘,但最后清政府只批了4艘。

李鸿章的采买对象是德国,李鸿章原计划是购买的如“济远”级一样的穹甲巡洋舰,但德国建议买装甲巡洋舰,因为这是当时最前卫的。

装甲巡洋舰如同是海上的坦克,它速度不快,但防御力极强,破坏力极强,我可以挨你十炮,但你只能挨我一炮。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在听了德国代表这样介绍后,李鸿章决定购买一艘装甲巡洋舰,也就是经远号。

致远舰(致远舰,中日甲午之战壮烈沉没,沉睡海底一百多年,终于重见天日)

经远号

除了贵,德国还有一个缺点没有说,那就是这种巡洋舰还在实验阶段,之所以会如此热心地推荐给李鸿章,颇有拿清政府当小白鼠的意思,花清政府的钱来看这种巡洋舰的实战效果如何。

经远号的隐患是什么呢?以往军舰司令塔的观察窗类似碉堡枪眼,开口很小,防护效果好但视野差;经远号则虽然防护效果好但视野却很差。经远号则相反,顶盖和塔壁之间留出相当高度的空隙,视野好,但防护效果差,弹片很可能会飞进来。

但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些,只觉得不过是多花了一点钱,在这之后北洋水师海军实力居世界第9位,超过美国和日本,这笔开销是值得的。

锐意进取的日本和不思进取的清政府

1891年夏,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定远、经远等六艘舰艇访问日本,在横滨停留了两个星期。

正是这件小事决定了后来甲午海战双方的胜负。这一次的访问对日本的刺激很大,但也让日本知道自己可以战胜中国。

日本人从这次的访问中读出了两个信息:

中国的军舰十分的先进,必须要加大投入赶超中国;

中国海兵的战斗力不行,因为军舰的大炮也没有擦拭干净,还被拿来晒衣服,可见军纪如何,士兵的状态如何。这样的海军是没有战斗力的。

经远号一回国,日本天皇就拨款三十万作为海防补助费,又接连提出了两次海军扩展方案,日本也购买了世界上当时航速最快的巡洋舰“吉野”号。

就在这几年时间里,世界军舰的技术又进步了,日本的这一艘“吉野”号也比经远号要更加的先进,性能更好。

日本海军的飞速发展,丁汝昌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军备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如果再不继续买入更好的装备,北洋海军就会被日本超越了。

致远舰(致远舰,中日甲午之战壮烈沉没,沉睡海底一百多年,终于重见天日)

日本描绘的甲午海战

可惜的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清政府还陶醉在自己的海军亚洲第一的梦里,对丁汝昌的要求视而不见,不仅不肯继续买入装备,还同意了户部意见,停购外洋船炮军火两年。

1894年,甲午海战发生的那一年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这是当时清政府的头等大事。北京从紫禁城到颐和园,全部翻新,光是道路两旁,搭建的龙棚、戏台、牌楼和经棚,就耗银240万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北洋海军报告说需要61万两银子给定远经远等舰只增加快射炮,上头的回复很干脆,“没钱!”

甲午海战最悲壮的是在开战前,很多的将士已经知道这一战的结局了,能赢的概率,不到三成,事已至此能做的只有死战,清政府在为慈禧的大寿劳民伤财,南洋海军却已经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

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向对方正式宣战。9月17日中午,中日甲午海战,拉开了帷幕。

甲午海战,中国惨败

当时我方一共有十艘军舰,日本则有十二艘。双方的实力差距不算明显,但定远号打响了第一炮后,中国的失败就成了定局。

定远号的这一炮没有击中敌方的军舰,反而是把自身年久失修的舰桥给震塌了,这哪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总指挥丁汝昌也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跌落负伤。这就又引发了第二个问题:谁来指挥?

致远舰(致远舰,中日甲午之战壮烈沉没,沉睡海底一百多年,终于重见天日)

丁汝昌

丁汝昌没有事先明确过如果自己受伤不能指挥,该由谁来代理指挥,所以他一受伤,整个北洋舰队就陷入了混乱,无奈,每艘军舰就只能各自为战了。

而他又没有明确谁是自己的代理指挥。所以在发出第一炮之后,北洋舰队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统一指挥,不得已只有各自为战。

双方在相互炮击两小时之后,北洋海军弹药储备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火力渐渐地就落了下风,这才有了邓世昌用“致远”号直接去撞击日方吉野号的事情,但可惜的是还没有撞到吉野号就已经爆炸沉没了。济远号和广甲号判断已经不能再战了,再打下去也只是无谓的损失,首先逃离战场。经远号此时也已经伤痕累累,开始且战且退。日本舰队哪肯轻易松口,集中火力攻击经远号。

经远号上的林永升准备反击,但反击开始后没多久,一块弹片穿过司令塔的空隙击中了他,林永升当场殉国。而这就是被设计师当初认为不足为虑的“小小隐患”设计师之前留下的一处小隐患。

在经历五个小时的海战之后,经远号最终沉没,首战即终战,舰上260名官兵仅16人获救。大副陈荣、二副陈京莹均以身殉国。

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两艘主力舰,定远、镇远遭遇重创。而日本舰只则全部安全返回基地,只有受损没有被击沉。

致远舰(致远舰,中日甲午之战壮烈沉没,沉睡海底一百多年,终于重见天日)

北洋水师

考古打捞,真相大白

在北洋水师中最悲壮的就是当时撞向吉野号的致远号,关于致远号究竟是如何沉没的,多年来却众说纷纭。

日本人的说法是致远号是被吉野号击中后沉没的,这种说法见于浅野正恭在他的《日清海战史》。

但吉野舰长海军大佐河原要一在战后的报告里只提到了击中扬威、超勇两艘军舰,并没有提到致远号,如果击中了不可能隐去的。毕竟这才是最大的功劳。

甲午海战发生时,是有英国军舰在一旁观战的,在英国人的报告中,致远号沉没的原因是日军的炮弹打中了致远号的鱼雷发射管,爆炸造成致远舰右舷倾斜,最终舰艏下沉。也就是说致远号是被自己的鱼雷炸沉的。

因为英国当时亲眼目睹了全程,又是第三方,代表中立,所以这种说法后来也被史学界普遍接受,成了定论。

致远舰(致远舰,中日甲午之战壮烈沉没,沉睡海底一百多年,终于重见天日)

甲午海战中的日舰

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试图打捞致远号,但因为经济和技术的原因,一直没能成功。一转眼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时间,距离甲午海战也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一直到2013年,一切条件都已经成熟,可以对致远号进行打捞工作了,这一次的打捞行动成功完成,也终于解开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谜题。

考古学家发现致远号的鱼雷在一百多年过去了,依然静静地躺在发射管里,这说明了两个问题:

  1. 鱼雷已经上膛,说明邓世昌是在指挥士兵安放好鱼雷后才冲向吉野号的,这不是一次单纯的自杀式袭击,不是单纯的殉国明志,而是做了两手准备的。

邓世昌冲向吉野号并不是单纯地想靠船身去撞击,而是希望拉近距离让鱼雷更好命中,如果鱼雷没有命中,那就只好用船身去撞击了。鱼雷是方案一,撞击是方案二。

  1. 致远号沉没的原因不是鱼雷爆炸,鱼雷还好好的在发射管里,发射管也完好如初,何来鱼雷爆炸导致致远号沉没一说?

致远号真正沉没的原因是舰上的锅炉爆炸了,而英国的海兵把这错看成了是鱼雷爆炸,于是脑补出了日军击中了致远号鱼雷发射管导致鱼雷爆炸的结论。

在这件事之前,不少人对邓世昌是持批评态度的,觉得他非但不是什么民族英雄,死得也不光荣,而是只知道逞英雄,只知道蛮干,对吉野号的攻击并不壮烈而是愚蠢。

而这一次的考古发现不仅弄清楚致远号沉没的真相,还为邓世昌洗去了污名,他绝不是一位耍个人英雄主义,有勇无谋之人,而是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的英烈。

虽然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但邓世昌等人的英勇事迹,依然记得我们铭记和传颂。

致远舰(致远舰,中日甲午之战壮烈沉没,沉睡海底一百多年,终于重见天日)

邓世昌

“邓半吊子”邓世昌

当时的情况,邓世昌其实是可以像其他几条军舰一样全身而退,保全性命的,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战。

邓世昌的一生真的配得上“生的伟大,死得光荣”这句话。要知道邓世昌当时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环境?他的敌人不只是日本海军,更多的还是来自国内。

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底下的士兵会对军舰疏于保养,拿大炮的炮管晒衣服,可见上头的人是多么的腐败了。

邓世昌的许多同僚平时都在消遣娱乐,不是在打牌就是在看戏,大批大批的将领上岸为自己购置房产纳妾,为自己捞好处,邓世昌在做什么?在守舰,在恪尽职守。

邓世昌的这一份认真,并没有被人看见,也没有换来好的结果,反而是因为他的认真,他的一丝不苟别人觉得他这个人不会办事,不好相处,连当时的老百姓都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邓半吊子”。

他真的是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坚持,就坚持了一辈子。

致远舰(致远舰,中日甲午之战壮烈沉没,沉睡海底一百多年,终于重见天日)

邓世昌

老舍在《茶馆》里写道:我爱大清国,我怕他亡了。邓世昌也有着强烈的爱国心,他不是愚忠,他是真的爱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他经常对将士们说“谁人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他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伴随着极大的危险,但他更清楚的是,如果他不冒风险,他身后的百姓就要冒风险。

邓半吊子真的是迂腐,不懂变通,不会办事么?并不是,他在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就遇到过被拐卖的国人向他求救,希望他能把他们带回国去。

北洋水师是有规定的,不能让这些无关的人上船,所以其他的船舰都拒绝了这些人的请求,只有邓世昌答应了。他并不是为了这些人破例,而是变通了一下,以招收“锅炉工”的名义让他们乘上了军舰得以返回祖国。

可见他并非只是一位铁血军人,只知道坚守岗位,坚守自己的职责,他还有一颗仁爱之心,愿意为了帮助他人,愿意为了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变通,而不是变通着为自己捞好处。

虽然最后邓世昌袭击吉野号的计划失败了,甲午海战中国也战败了。但也正是因为邓世昌这舍身的一撞,让日本人不敢小看中国,知道现在的大清虽然腐朽,但在中国依然还有像邓世昌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祖国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

致远舰(致远舰,中日甲午之战壮烈沉没,沉睡海底一百多年,终于重见天日)

邓世昌

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大无畏精神,震慑了日本,也激励着我们这些后人。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我们能够在如此多的不利条件下,战胜日本,不也正是因为中国有千千万万个邓世昌么?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愿意以自己的肉身一次次的冲击着日军,高喊出那一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牢记历史,不忘使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