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我们已经忘了一段历史,或者说在近现代屈辱历史下,对清王朝后期的史观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总觉得似有非有,似无非无。
无论怎么理解,不可避免地是,同治皇帝在位十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努力下,也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它又重新站稳脚跟,并出现所谓“中兴”景象,使其统治又维持了半个世纪。
1859—1864年的危机
中国清王朝的衰败似乎已经成为必然。1850年咸丰皇帝即位,几个月后便在广西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军已征服了华南和华中大部分地区,并占领了南京这一重要城市,他们控制该城长达11年之久。胡林翼和陈玉成僵持不下,曾国藩被李秀成逼到安徽的祁门。
与此同时,英法海军冲破大沽口防御工事,少量的外国军队便击败了由最负盛名的将领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统率的最精良的帝国军队。
内忧外患下,帝国已经摇摇欲坠,岌岌可危。试想北京城的达官贵族、市井小民的恐慌,南方富饶地带,战火燎原,难民的流离失所,帝国的崩溃,只差临门一脚。
为了在这场极大危机中有一丝缓和,帝国执政者,抛弃同英法两国的战争姿态,转而求和。恭亲王弈在1860年9月28日给巴夏礼捎口信说:“主战派”的政策已经被抛弃了,今后外国人将会受到礼貌而公正的待遇。10月24日《中英天津条约》被签署,第二天签署了《中法北京条约》。
至此洋人达到目的,可以尽情进行贸易,并且以武力值爆棚的姿态,俯视着帝国的政客们。清王朝也达成了目的,用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一系列举措,获得了洋人的支持以及腾出手来对抗太平天国。
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在热河驾崩。为了选择辅佐幼君同治帝的摄政者,以两宫太后及恭亲王为一方,由反恭亲王的载垣、端华、穆荫、肃顺等领导的最强大的反对派集团为另一方,提前展开了一场戏剧性的权力之争。最终以两宫太后及恭亲王成为胜者一方。
通过时间轴线,不难看出,至两宫太后掌权,清王朝已经进行了政治、外交的大洗牌。也为腾出手对抗太平天国做好了有力准备。
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南京的收复标志着惟一能够危及国家生存的起义的结束。捻军、回族及其他规模较小的起义也先后被平定。
太平天国作为19世纪中国最大的一场反清运动,它的失败是必然结果。这场农民起义共造成至少近亿人口损失,给清政府和洋人以极大的震撼。起义坚持14年,势力扩展17个省份,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但同时它具有局限性和封建化,排满反儒,排外教化,似是而非的农民起义。
至太平天国的覆灭,清王朝再次统一了全国,并着手于中兴的准备。
中兴有哪些准备
中兴最大的准备是洋人给的,并不是清王朝自身获得的。虽然内忧看似已经解决,但外患成为必然,是封建王朝媾和洋人压榨老百姓的具体实施策略。这场共赢的政策,建立在洋人枪炮之下。
美国公使蒲安臣于1864年6月5日在其对美国驻华领事们的指示中概括了合作政策,这个政策提出了四项原则:(1)西方列强合作,(2)和中国官吏合作,(3)承认中国的合法权益,(4)公正实施条约款项。
合作政策是变相的承认西方列强在中国权益的合法性。列强间有着瓜分殖民地的合作,通过与清王朝合作,来获得贸易殖民利益的最大化,因为一个封建腐朽、少数人统治的稳定的帝国,是西方列强乐于看到的。基于此,承认清王朝的合法性,也就意味着得到了控制清王朝的手段。对于条约款项,本身对中国来说是不平等的,对不平等条约的实施,本身就是一种殖民。
清王朝最大的准备,就是对列强示弱,对国内集权,用少量分权政策,引进西方科技,达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变成中兴最大的成果。
同治中兴的举措及影响
行政的重建。基于封建统治者利益,部分儒生与农民在官僚带领下,收编武装力量,加大中央集权,成为又一集权大统的表现。对内乱后的经济调整。降低农村赋税,鼓励耕作及发放粮种,安抚人民的反抗情绪。大兴科举,笼络更多人才维护清廷统治,客观上造成近代中国人思想进一步腐化。开展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科技等。外交上,表面上是合作,实则是进一步加重殖民化。
同治中兴影响深远,作用众说纷纭。在利的方面,促进中国历史的发展,包括与外对话,与外合作,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上,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包括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同时大兴留学风潮,为后续中国科技发展提供了人才。客观上刺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刺激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出现。以至于发展到后期,列强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认为这股潮流会把东方巨龙再次唤醒。
但另外一种声音认为,”同治中兴”,实际上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的自我吹捧。帝国统治者经历了内忧外患的十几年,江南富庶地带早已千疮百孔,急需对抗矛盾,发展经济。希望用西方技术和企业挽救清王朝,但往往事与愿违,封建思想下,科技的注入无异于敛财的手段。最大的政绩“北洋水师”,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命呜呼。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思想上,留下一批拥有西方视野,能够全面批判传统文化思想的人才,但这些人没有形成民族振兴的合力;有近代化的军事思想人才,但因为上有保守权贵排挤下有人民揭竿造反,这些人才成了后来军阀混战的基础;有中国现代企业的发端,但是畸形又脆弱,到了光绪皇帝戊戌变法的时候,已经是第二代企业。
封建制度的腐朽、统治者的愚昧,最终毁掉了这场”自强”的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