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重庆谈判。
国共两党的头号人物蒋介石和毛泽东,同时身着中山装,接受《中央日报》记者的提问。
《中央日报》记者问道,两位都穿中山装,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蒋介石的回答是:“中山装是民国政府公务人员的正式着装,中正身为国府主席,今天是代表政府迎候毛先生莅临陪都,自然要穿中山装以显庄重”。
毛泽东的回答是:“原因很简单,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都是中山先生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都穿中山装,那是再自然不过了。”
中山装的由来,有三大版本:
版本一:
相传,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时,孙中山到越南的河内筹建兴中会。
对于自己的着装,孙中山一直不满意。比如西装西装,孙中山感到样式繁琐,不方便工作。而中国当时的服装以长袍马褂为主,甚至还不如西装方便。
这次到河内,需要做衣服,孙中山偶然遇到一家广东人黄隆生开的洋服店。孙中山也是广东人,在异国他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于是特意拜托黄隆生设计一种美观、简易而又实用的中国式样的服装。
黄隆生不仅是个聪明的中国人,也是个聪明的好裁缝,他参考了西欧和日本服装的式样,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而设计了一套衣服。
这就是中山装最初的由来。
这身黄隆生设计的衣服深受孙中山的喜欢,中山装的名字由此开来。
版本二:
中山装是由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时,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制服。店员不好为其起名,考虑到孙中山的大名鼎鼎,索性称之为“中山装”。衣服得到了孙中山的喜爱。
鉴于孙中山的地位和威望,这种服装迅速流行开来。
版本三:
中山装源于日本的学生装。日本学生装用的是日本海军装,日本海军装学的是欧洲军装。
孙中山在日本多年,喜欢穿日本学生装。故1926年11月,《良友》画报在出版《孙中山先生纪念特刊》时,刊登的孙中山照片的介绍时曾说:“先生喜服学生装,今人咸称为中山装。”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
后片不破缝。
这些都是根据《易经》《周礼》赋之意义的: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本文由后知后觉吴原创,欢迎关注和评论。
中山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