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域十分辽阔,地貌也是多种多样。因此产生不少反映地形特点的文字,很多时候你都不用去当地看,只需要知道地名你就能够判断出大致的地形。
比如说“谷”字,它的意思就是两座山之间狭长的水道,后来也常指两山之间凹陷的地方。还有“洼”字,它指的是有水的土坑。
今天笔者要说的就有这么个地方,它名为穽底村。“穽”字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它反映的是哪种地形?在《现代汉语词典》当中,“穽”这个字是作为陷阱的“阱”字的异体。所以四面封住,四周都是垂直的崖壁而且比较深的地方才能够叫做陷阱。
那么穽底村真的会坐落在像陷阱一样的地形里吗?当地人又是怎么生活的呢?穽底村位于山西省的平顺县,那儿的地界大多都是悬崖峭壁。而站在高处俯瞰的话,这穽底村的四周全都是巍峨的山脉,这些山脉把村子牢牢地围在了中间,这些山脉的墙壁都是呈九十度垂直,直上直下。从村子到崖壁的顶端,少说有300米深,看起来的确像一个大陷阱。
那么如此封闭的地形,村子里的人平时都是如何进出的?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告诉考察队,他们现在进出村庄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可以走,虽然路面坑坑洼洼,但至少可以让人直立行走,相对安全。这条路面还是经过村民精心修整后才有的,在修整路面之前,他们只能冒生命着危险攀爬山崖上的小路。
背着东西,爬在将近九十度的垂直的山崖上,这中间还有十六个险弯,稍有闪失,便一命呜呼。好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修了路,进出的困难才稍有好转。不过与此同时,一个疑问浮出心头,为什么穽底村的先民要选择在这么一个难进难出的地方定居呢?
十七世纪中期,中国正处于明末清初的乱世,李自成在陕西一带揭竿而起,一路打到了京城。长城以北的后京也不安分,不断向南方袭扰,导致烽烟四起不得安宁。为了躲避战乱,不少人就开始离乡背井,出外逃难。不少来自河南山西的村民不得不冒着翻越太行山的危险进入到太行山峡谷生存,这里险要的地势可以说是为逃难的村民造就了天然的屏障。
地形明明更像一口井,为什么不直接叫井底村,而叫穽底村呢?这个村子其实原来就叫井底村,之所以在上面加了个宝盖头,也是有原因的。据说早期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是通过挖陷阱的方式,赶走野兽同时捕获猎物才得以生存。为了纪念那段经历,就在井字上了个穴宝盖,意为陷阱。这么一想,这个穽字不仅是对客观地理环境的反映,同时也是对先民先前的改造的一种纪念。
考察专家还了解到,穽底村从来没有遇见山区常见的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专家经过判断说道,要形成滑坡和泥石流,需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倾斜的滑动界面,也就是指内部岩层的构造要有倾斜面。第二呢就是说滑动界面要有大量的滑坡涂土,比如说松散的土壤碎石等沉积物。具备这两个条件后,再遇到像暴雨冲刷等这样的诱发因素,这些沉积物就会随着河谷向下流淌,造成地质灾害。
而穽底村上面就没有很多碎石泥土等沉积物,同时专家观察到这些岩石层面没有倾斜的斜面,没有滑动的条件。也正是因为没有外在的自然灾害的影响,穽底村的村民才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过着平淡的生活。
再加上现在修了路,村民们的进出方便了起来,生活也丰富多彩了。修路后的穽底村还开发了旅游业,村民们做做买卖,开农家旅舍。穽底村的村民不仅靠着大自然的庇护生存了下来,还靠着自己的双手摆脱了坐井观天的局面。
您要是对这险峻陡峭的穽底村感兴趣,不妨也亲自来看上一看。不仅可以体会到四面被山脉环绕的新鲜感,也会有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
最后:你对穽底村是否感兴趣?你还知道和穽底村差不多地势独特的地方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所见所闻,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