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艾尼瓦尔江本人提供)
“我们的家乡是最美的地方,连绵的雪山优美的草场……”
艾尼瓦尔江演唱的《这里是新疆》已经成了新时期歌唱新疆的代表作。3月28日,记者见到了艾尼瓦尔江。这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留着时尚的发型,穿一身蓝色休闲装,脚蹬大红色运动鞋,浑身洋溢着一股青春气息。从《这里是新疆》到《和谐新疆》,再到即将推出的《最美新疆》,艾尼瓦尔江一直用歌声赞美新疆传递正能量。
军人世家走出的歌手
今年31岁的艾尼瓦尔江是乌鲁木齐人,他的爷爷、爸爸、哥哥都是军人。虽然家里没有人跟艺术沾边,但艾尼瓦尔江从记事起就非常喜欢音乐,小时候在琴行里看音乐老师弹吉它一待就是一天。2000年后,很多年轻
人开始唱迈克尔·杰克逊和香港乐队Beyond的歌,当时还是中学生的艾尼瓦尔江也不例外,模仿Beyond前主唱黄家驹是他最擅长的。
1999年,艾尼瓦尔江应征入伍,成为武警阿勒泰边防支队的一名武警战士。两年的部队生活,不但锻炼了他的意志,也为他的音乐创作、演唱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每逢“八一”建军节、部队文艺汇演,他总是舞台上
最活跃的演员。
2001年,艾尼瓦尔江退伍回到乌鲁木齐。父亲希望艾尼瓦尔江能走一条正统的艺术道路,送他去学习黑管。“说实话,我不喜欢吹黑管,就喜欢抱着吉他唱歌。”艾尼瓦尔江说。2003年,艾尼瓦尔江租下乌市西北路的一间地下室当排练厅,和几位音乐同道成立了一个乐队。几个年轻人在简陋的地下室里排练,连手机信号都没有,艾尼瓦尔江给乐队起名叫“没信号”。3年间,乐队成员虽然换了20多位,但艾尼瓦尔江一直是乐队的主唱。后来,在某饮料品牌举办的
“全疆乐队选拔赛”上,乐队获得了第二名,艾尼瓦尔江获得了最佳演唱奖。之后,乐队不断接到商演的邀请,还参加了在新疆17个地州的巡回演出,艾尼瓦尔江在新疆音乐圈里有了不小的名气。
“快乐男声”成为转折点
为了在音乐上有更大发展,2005年,艾尼瓦尔江考取了新疆教育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跟随专业老师学习声乐、钢琴。期间,他二度谱曲改编而成的《这里是新疆》,成了乌鲁木齐KTV点击量颇高的一首歌曲,艾尼瓦尔江因此结识了这首歌的原创者、新疆音乐人安明亮。
在选秀节目开始火热的2007年,艾尼瓦尔江决定参加《快乐男声》在西安赛区的比赛。在2万多人的海选中,艾尼瓦尔江阳光洒脱的形象和充满活力的演唱风格,颇受好评。“只要一抱上吉他边弹边唱,就感觉非常自信。”艾尼瓦尔江笑着回忆说,他一路过关斩将,进入西安赛区十强。
“快男也成为我人生路上的转折点。”艾尼瓦尔江说,虽然最后没有进入全国总决赛,但他在快男舞台上歌唱新疆、一展风采,让他在新疆歌坛迅速走红。
回到新疆后,艾尼瓦尔江更忙了,除了在全疆各地演出,参加湖南卫视、新疆卫视的节目录制和晚会外,他还创作了一大批原创作品,做了新疆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他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信仰》被新疆广汇飞虎男篮选为队歌,《百姓梦》被新疆电视台百姓栏目剧《新疆羊肉串》选为新的主题歌。
让主旋律更加响亮
“我的兄弟和姐妹,和谐给你一个拥抱,看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同唱一首祖国好。”2013年,艾尼瓦尔江创作了这首《和谐新疆》。朗朗上口的歌词,欢快的旋律,一推出就受到各族百姓的喜爱。
谈起这首歌的创作,艾尼瓦尔江说:“我从小和各民族小伙伴一起玩耍长大,我希望通过最直白简单的方式表达对新疆的热爱,传递社会正能量。”
听到《和谐新疆》这首歌后,新疆电视台打来了电话,让他再次录制这首歌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版本,作为这首歌的合唱者,新疆歌手阿尔法和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也立即赶回新疆,配合不同版本的制作。在新疆电视台的12个频道,每天都滚动播出10遍《和谐新疆》,各地州电视台也是如此。直到现在,这首歌还在新疆的一些高校及地州的中小学校播放。
如今,无论是参与演唱别人的作品,还是自己创作的歌曲,他更在意歌曲的社会功能,“我希望演唱的歌曲能给人一种力量,给人以启迪。”艾尼瓦尔江说。正是带着这样的初心,艾尼瓦尔江创作并演唱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公益歌曲。就在记者采访当日上午,艾尼瓦尔江还在录音棚录制环保主题歌《我们的家》。
2015年年初,艾尼瓦尔江从媒体上看到新疆广大住村干部在基层为老百姓辛勤付出的报道,于是有了为住村干部写首歌的想法。他用了半个多月时间,走访了阿克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的6个住村工作组,回来后创作了《光荣的住村干部》。
如今,艾尼瓦尔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的一名演员,每年有上百场演出。他于2013年创作的歌曲《兵团是我家》,获得了新疆兵团“五个一工程”奖以及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2013年11月,出道十来年的艾尼瓦尔江发行了第一张个人音乐专辑《这里是新疆》。今年9月份,他准备发行第二张个人音乐专辑《最美新疆》。
“演唱主旋律歌曲让我有了更大的舞台,越唱越有使命感。能为新疆的和谐发展尽一份力,我很自豪。”艾尼瓦尔江说,他最大的心愿是开一场全疆巡回演唱会,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记者/贾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