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扬州的人想必对教场都不陌生,在扬州市区的主干道文昌路一侧、市府东大院斜对面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匾额上写着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教场。现而今的教场,是扬州市区著名的“饭店街”,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饭店坐落在这里,扬州的老字号饭店——菜根香以前就位于这里(不过,现在已经搬走了)、富春茶社的老店离这里也不远……
扬州教场牌楼
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位同学来扬州玩, 途径教场时问我:“这教场以前是干嘛的?学校吗?”的确,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教场以前到底是干什么的,包括不少扬州本地人。那么,教场以前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扬州教场街区
洪武扬州卫、教场大练兵
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置扬州卫指挥使司并在扬州旧城城根儿附近划拨了一大块地方,专门用于卫所士兵的驻扎与日常训练,前后有门、中间立将台,这就是扬州最早的教场。彼时,明王朝开元建国伊始,正所谓“新朝新气象”,教场之上扬州卫士兵们的操练之声日夜不绝于耳……
教场演武
武备废弛、教场日渐萎缩
仁宣之后,明王朝开始逐步走向衰落,武备也日渐废弛。在嘉靖之前,教场之上偶尔还会传出卫所士兵的操练之声。嘉靖三十四年,扬州新城建成,教场进一步萎缩,“教练之举亦不常有”,彼时扬州卫的士兵们已经很少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练了。
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画像
军营迁址、教场变“商场”
清初,扬州营游击将军萧鸣凤(非明代王守仁的弟子萧鸣凤)奉命对明代日渐萎缩的教场进行了改造、扩建,扩建后的教场东西南北四面分别以永胜街、杨柳巷、新盛街、贤良街为界,总面积达到了一百余亩,规模绝对可谓是空前绝后!营区正门建有“我武维扬”牌楼,其内设有游击署、守备署等负责彼时扬州驻军事务的军事机构,教场上又一次传出了久违的练兵之声!
清代教场全图
康熙年间,清圣祖康熙帝南巡、幸扬州。为迎接康熙帝驾临扬州,徽商汪简臣出资,打通了教场的南北通道、修筑了宽阔的道路,因位于教场东侧,故又名“教场大街”。乾隆初年,徽商汪承炳又出资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道路,教场的东西南北皆被打通。因为两条大街的建成,教场周围迅速吸引了大量民众和商户,各种“违建”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到乾隆三年时,教场周围已住有居民近千户!
清圣祖康熙帝玄烨南巡图(局部)
由于大量居民和商户的涌入,教场也变得日益狭小,无法再承担演武职能。乾隆三十二年,两江总督高晋上书清高宗乾隆帝:“在府城西门外三里许,周围颇为宽广,以之改建教场,远近适中,与营制相宜……”请求于扬州城外新建驻军、练兵之所。不久之后,乾隆帝批复同意,教场遂迁址于西门外蜀冈司徒庙神道之下。原教场之地则被转手给了商户,开始出现大量书场、茶楼、餐馆等休闲、娱乐场所。因临近清代的两淮盐运使司,挥金如土的盐商们亦大量聚集于此,教场渐渐成为了清代扬州城的变成了商业、文化、休闲、娱乐中心,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苏州观前街齐名,相当繁华!
扬州教场老浴室
时间的车轮进入晚清、民国之后,因盐商的衰落,扬州的“三产”亦逐步萎缩,加之战争、自然灾害等等,到新中国成立时,当年的兴盛一时的“商业区”教场早已经繁华不再。自2005年开始,扬州有关部门对教场进行了重新规划、建设,将教场改造成了“民俗文化主题休闲购物街区”。因为饭店云集,现而今的教场也被一些扬州本地人戏称为“饭店街”。
扬州教场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