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摘要:
1966年初,毛泽东对中国政治形势的分析认为:在中国已经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领导权不在无产阶级手里,而落入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手里。正当毛泽东考虑这一问题时,林彪给毛泽东寄来了一份报告,是1966年5月2日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副业生产的报告》,毛泽东看了这个报告后,肯定了报告中提出的做法和想法。但毛泽东考虑的却不限于军队生产的范围,他由军队搞生产,联想到办一种“大学校”,各行各业都要办。在“大学校”里,可以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生产,由此形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正好与他1958年所设想的办人民公社的初期思路相合,基于这一考虑,毛泽东于1966年5月7日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便统称为《五七指示》。
全文如下:
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当然,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讲一项或两项,不能同时都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工人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例如大庆油田那样。
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有条件的,也要这样做。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五七”浪潮中,中央国家机关的9万名工作人员,1万名工勤人员,3万名家属,5000名知青先后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创建了106所“五七”干校。
“五七”学校中,尤以石嘴山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学校规模最大、层次最高。主要包括从国务院机关下放的1881名干部、家属。这些人中不仅有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还有叶籁士、林汉达、倪海粟、周有光等著名学者、知名人士。
他们在石嘴山开荒造地,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每天顶烈日、斗严寒,种植了小麦、高粱、玉米、蔬菜,之后又饲养马、牛、羊等,再后来办起了醋酱加工厂、造纸厂。
石嘴山“五七”学校成立于1968年10月,撤消于1972年4月,历时四年多。期间实行军代表管理制,学校的运作基本上是半军事化状态,基本任务是劳动锻炼,其次是开展政治运动。
“五七”学校撤消后,学校人员一部分回京,一部分到石家庄某飞机制造厂继续劳动锻炼。由“五七”学校创办的造纸厂移交给了平罗县,成立了平罗县国营农场。
2008年,时隔石嘴山“五七”学校成立40年后,在原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学校原址上(今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一站)规划建设的一座再现“文革”期间国务院直属口千名机关干部、家属、子女劳动、工作、学习经历的历史博物馆——石嘴山五七干校博物馆于2008年8月29日正式开馆,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
馆内陈列了反映干校学员及家属当年的生产、生活场景,共陈列了500多件不同类型的实物及500多幅照片和大量的文史资料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石嘴山五七干校博物馆,通过实物、照片、资料等展示,让人们进入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国务院“五七”学校,了解学员当年劳动生产、生活等全过程。
时间已经过去,今天,我们面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追忆、有思考、有审视、更有展望!
五七学校成了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历史记忆与鲜明的时代符号!
仿佛
很远
很远
西大滩
或是青草圈
这里是否有你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第一次
当你第一次来的时候
是不是觉得好像离开了整个世界呵
这个小小的地方
你是否在这里写下了最刻骨铭心的诗篇
呵!从京城到这里
只有一千多里路呀
似乎走到了地球的另一端
喊口号,唱语录
从早到晚
从睁眼到闭眼
呵!这里只有一条路呀
这里只有“最高指示”
你
怎么来到了这个地方
这里是了无人烟的战场
这里只有红色的波浪
假如,让你重新选择
你,还会来吗
土炕知道你的温度
坚持!坚持!
夏天就要来临
假如,让你重新选择
你,还会来吗
稻秧知道你的方向
坚持!坚持!
细苗正在生长
假如,让你重新选择
你,还会来吗
粪筐知道你肩膀的分量
坚持!坚持!
庄稼需要它的滋养
假如,让你重新选择
你,还会来吗
大渠知道你胳膊的力量
坚持!坚持!
血汗正在流淌
假如,让你重新选择
你,还会来吗
炉灶知道你的饭量
坚持!坚持!
窝头眼看就要换衣裳
啊!一切
一切也许没有假如
曾经的“五七精神”
曾经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该怎样诠释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呀
这里到底成就了多少个“社会精英”
这里到底锤炼了多少个“革命干部”
呵!五七学校
英雄的学校
英雄从这里坠落
还是——
从这里升起
或许
过去了的
就应该让他过去
曾近的无怨无悔
曾近的血色青春
就不必提了吧
生活要向前看呀
但是,请记住
是不是“阶级”
是不是“斗争”
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能忘记昨天
历史的列车不会停止
明天依然会来
现在的生活
已经不同
但怎样的不同
没有人能说清楚
这里的“英雄”已经花甲,甚至老去
或许,他们能说清楚
我们面前的道路啊
还有下一代的青春
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星空?
——《燃烧的青春——石嘴山五七干校博物馆》
燃烧的青春——石嘴山瓷厂(1)
燃烧的青春:(5)梦想之春
神奇宁夏:黄河母亲赞歌
塞上放歌:童年的味道——沙枣
大武口凉皮——征服秦皇汉祖、康熙大帝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