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在两汉的历史上,“匈奴”绝对是一个大IP,这个政权和大汉王朝进行了长达几百年的擂台对决,成就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也把人引入了无穷无尽的沉思。为什么汉匈就无法和平共处呢?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政治和人文其实在很多时候是矛盾的。比如我们人文主义常说的自由、独立、尊重、理解、谦让、包容等很多东西在政治领域是行不通的。两个各谋其政的政权因为生存利益的矛盾而无法和平共处,其实是很正常的。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客观地去看待两汉时期的匈奴问题。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再次催生出两汉个人英雄主义的巅峰之作,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个人英雄主义巅峰之作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一个什么状态以及它背后的逻辑。

简单介绍一下游牧民族的生存法则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地理学概念,叫“400毫米等降雨线”。这条线在很长时间内就是中原农耕政权和北方草原民族的分割线,比如著名的万里长城基本上就是沿着这条线而修建的

这条线以外由于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大量土地被沙漠化等诸多原因,不太适合种植,所以决定了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的人们只能以打猎和放牧为生,这些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游牧民族。

说起游牧民族,可能我们今天很多吃饱了没事干的人还非常向往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喝着最烈的酒、骑着最烈的马,奔跑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多么惬意呀!但是,生活不光只有诗和远方,它更多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游牧民族是由于老天爷的不公平、不友好,实际上在生存上一直都是比较被动的。突发无常的白灾(雪灾)、黑灾(旱灾)、凶猛残暴的虎豹豺狼让他们随时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一贫如洗的土地资源和难以突破的高阶技术让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能靠天吃饭,老天爷不发脾气,依靠着放牧和打猎,他们或许还能勉强生存下来。如果遇到老天爷脾气不好,一场暴风雪过去,赤地千里,哀鸿遍野。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也正是在这种最原始的生存环境下,游牧民族的人们源远流长地培养了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好战基因,他们不能坐以待毙。他们的孩子长到马背高就要开始学习骑马射箭,就要去凶狠复杂的环境之中搏击射杀猎物来证明自己可以在艰苦的环境之中生存下去。

大自然是最好的筛分器,人们在它的安排下被迫进化成了形形色色的群体。比如我们现在很多农民一辈子勤耕苦作,但是怎么也比不上隔壁村的拆迁户。都是农民,为啥会如此天差地别呢?不是那些贫苦农民不努力,也不是那些拆迁户有多么善于进取,而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游牧民族在被老天爷不公平地对待之后,为了生存,他们只能不断地去进化自己来适应恶劣的环境。他们进化出来的优势其实就是一个——战斗力。

游牧民族的战斗力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大量产马,且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所以他们的速度极快、机动性极强,这在古代是一个让农耕民族难以企及的优势。另外一个就是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是非常强悍的,马背上长大的民族,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兵,斗争中成长的孩子,身上的血性和战斗力是难以消退的。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但是,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游牧民族也有他们的致命缺陷,这些前面都提到了。比如基本上没有什么自救能力,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就会伤筋动骨;又比如技术装备等高阶领域永远都只能跟着农耕民族的屁股后面走;还比如战略物资的缺乏、人口经济难以提升、对战争伤害的承受能力有限等等。

总而言之,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本来是两个世界的人。那么,他们是怎么牵扯到一块的呢?为什么会牵扯到一块呢?

从逻辑上来解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恩怨起源类似于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做邻居。

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做邻居是一件相当残忍的事情,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果穷人没有见识过富人的生活状态,他或许会被贫穷限制了想象,觉得其他人应该也是和自己的生活状态差不多。但是,他一旦见识了自己与富人的差距,就会意难平起来,凭什么!我也要!这些意念便会催化他心中的暴戾之气。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穷人的日子过得紧紧扣扣的,富人在旁边夜夜笙歌。如果穷人发现自己活不下去了会怎么办?先是会向富人求助,有些富人会资助一些,有些富人却不一定会搭理穷人,大家都是自食其力,我们凭什么就要资助你呢?

如果富人不资助穷人,穷人为了生存,只能动手了,千古艰难唯一死,在生存面前,道德、利益、规矩、秩序等往往都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富人资助了穷人,这又会产生一个“升米恩斗米仇”的问题,穷人一旦遇到日子过不下去的情况,就又会来找富人要钱要粮。这是人性之中的贪欲惯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了”。大家想一想,有几个人愿意被人无休止地索取,所以到最后还是穷人和富人翻脸,穷人开始想方设法去富人家里掠夺。

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恩恩怨怨其实大致就在这个框架里大致变换。像匈奴进攻大汉,其实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生存和战备物资。

这种生存法则经过世代进化,最后就沉淀为了游牧民族的核心文化内涵:崇尚武力,喜欢用战斗方式去解决问题。

东汉初期匈奴的状况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游牧民族和中原政权之间的恩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录了,但是大规模爆发和升级还是在汉初。比较著名的“白登山之围”就是明证。

这种大规模战斗的升级其实是有它的深刻原因的。因为农耕民族是在秦始皇的神操作下,居然史无前例地完成了大一统。富人都抱团了,穷人不抱团能打得过吗?所以游牧民族也必须抱团。

所幸的是,游牧民族也迎来了他们的草原“秦始皇”,这个人叫冒顿单于,是他率先统一了北方的大草原,把北方游牧民族都归集到了匈奴政权之下。这里再次解释一下,匈奴是一个政权,而不是一个民族。

刘邦通过楚汉相争建立了大汉王朝,冒顿单于也适逢其会地统一了北方大草原,两个不同属性的文明和两个不同阵营的英雄,终于在那个时间点上碰撞出了时代的巨响——白登山之围。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很多人通过白登山之围就感觉大汉王朝干不过匈奴帝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至少在当时不是这样的。当时刘邦刚刚统一天下,算是刚刚站稳脚跟,百废待兴,又对匈奴人没有什么防备,所以才会处于下风。

白登山之围后,汉匈之间通过和亲、纳贡、互贸等方式换取了大约60年的相对和平。因为前面说了,游牧民族进犯中原,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获取生存战略物资。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就自然没有必要和大汉死磕到底了。

等到汉武帝继位时,大汉王朝诸如诸侯王、军功集团、外戚集团等问题基本上都解决得差不多了,“文景之治”后更是使得他们国力强盛。本就是一个炽热的男人的汉武帝,表示他要用他的热情去燃烧整个草原,要上演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他既有实力、又有时间,他不想再惯着那帮不劳而获还嚣张跋扈的匈奴人了。

看到没有,干仗是需要底气的,这个底气就取决于你自身的实力。汉武帝手握祖父两辈的大量积蓄,自己的眼界又开阔,手下也是人才济济,自然敢和匈奴人撕破脸皮。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我相信,如果汉武帝仅仅是想以后不搭理匈奴,不让匈奴人再踏入大汉国门,那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关键是,汉武帝是一位百年难得一遇的猛男,这家伙想要一劳永逸地把匈奴人连根拔起,想让匈奴人吃了大汉王朝的东西加倍地还回来。

在汉武帝宏图大略的指导下、卫青、霍去病等不世天才的执行下和汉军将士三军用命的殊死拼搏下,匈奴人最终被汉武帝赶到了极寒的漠北,漠南无王庭。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是需要提一下的,那就是年轻小帅哥霍去病同志在满世界追击匈奴人的途中,发现并打通了丝绸之路,也就是把西域拉入中国的版图。

匈奴在被汉武帝按在地上摩擦之后,算是一不小心就回到了解放前,日子开始跟王小二过年一样了。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怎么办?是重整旗鼓进行大反攻还是主动示好争取成为大汉王朝的打工人?这两种人其实在匈奴帝国都存在,所以匈奴帝国经过长时间的分裂和兼并,最后变成了南北两个匈奴。南匈奴夹在北匈奴和汉王朝中间,倍感艰难,便主动投靠了汉王朝,帮助汉王朝守卫边疆、抵御北匈奴,汉王朝对于这支主动送上门来的雇佣兵自然不会拒绝。其中著名的“昭君出塞”就是汉元帝时期,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主动投靠汉王朝的结果。

有了南匈奴帮忙看家护院,其实汉王朝的北方边境一直都很安宁,只是偶尔会出现因汉匈两种不同文化背景而引起的局部冲突,但问题都不大。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直到“王莽篡汉”之后,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改革家其实是相当爱瞎胡闹的。他其中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创举就是满世界给人、地、物改名字,他把匈奴单于的名字改成了“降奴服于”,还把所有的蛮夷国国王降王为侯,这种极具侮辱性的举动最终逼反了已经为汉王朝效力几十年的南匈奴。

被王莽顺利逼反的还有高句丽、西南诸蛮、西北的羌人、羯人等等,基本上汉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基本上一个不落。

好在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是一个兜底一个王朝的超级英雄,他在位32年之中,北面派祭遵的弟弟祭彤在东北剿抚结合,安定了鲜卑、乌桓、高句丽;剩下的所有方向又派哪里不服平哪里的马援摆平了陇地抬头的羌族、交趾闹事的南蛮、西南夷入寇的各种部落。所有当初被王莽惹急眼了的少数民族,刘秀又都一个一个的给安排明白了。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老对手——匈奴。此时的匈奴在被王莽侮辱得不像个人样之后,又同仇敌忾地走向了形式上的统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强如刘秀这样的一代雄主也没有办法在有生之年把匈奴问题解决掉,只能留给子孙后代。

但是刘秀作为一个英明的皇帝,给子孙后代留任务,自然也会留政策,他从来都不是那种“管杀不管埋”式的领导和家长。具体留了什么锦囊妙计,后来再一一为大家分解。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其实匈奴在当时中原乱成一团糟的时候,还是有重新崛起的机会的,但是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当时的匈奴单于呼都而尸道皋若鞮也是个人物(后面简称“呼都”),趁机又恢复了对临近民族比如乌桓的统治,还立了冒充武帝曾孙的卢芳当中原的皇帝,不过卢芳自己比较不争气,后来被手下政变散了摊子,最终死在了匈奴。

其实呼都立汉人皇帝就是在释放一个信号,他也可以像当年呼韩邪单于一样做大汉的乖宝宝,只要大汉能给我呼韩邪单于的待遇就行。但是遗憾的是,当时的汉王朝乱得一团糟,没人搭理他。

于是呼都先生求而不得就开始搞事了,无论是立卢芳还是支援彭宠叛乱,他的本意就是要当一根搅屎棍,要让中原政权鸡犬不宁。但是,匈奴已经不是当初的匈奴了,每次都被刘秀和他的云台将们弄得比较尴尬,甚至还经常在长城以南被团灭。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但是刘秀本着自家的日子正过得蒸蒸日上,没必要和光脚的匈奴死磕,所以对匈奴还是比较客气的,“卑辞厚币,以待来使”。

有些人总是容易误解别人的善意,呼都认为刘秀的客气就是好欺负,所以越来越嚣张,逐步试探性地入侵了中山、上党、扶风、天水等内部郡县。

刘秀的应对办法就是加强修建边塞防御工事,并尽量把边塞人民往内地移民。天下大乱已经三十年了,大汉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咱犯不着和你匈奴这些飞车党来玩猫捉耗子的游戏。

历史是具有高度对称美的,这是不是和汉初的情况又比较类似了。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可是就在东汉政府没空搭理匈奴的时候,匈奴人开始自乱阵脚了。公元46年,匈奴单于呼都先生好像被王莽附体一样,喜欢没事就改革一下了。

匈奴自呼韩邪开始,就定下了兄弟相继的原则。草原民族的统治逻辑是刚性的,没有太多弹性,因为生存条件不允许,继承人必须能够在前任领导死后迅速接手整个部落的运营。无论是打仗还是抢劫、抗灾还是迁徙,这些事情你敢指望一个孩子吗?所以必须兄终弟及。

这种事情其实就是制度文化中的潜规则,大家都会潜意识去遵守。但是,呼韩邪同志自从把这事给制度化后,就变得十分的死板了。比如老单于要是是一个老不死的,他的弟弟年龄应该也不小,他的儿子自然也不小了,这种时候从年富力强的角度来考虑,自然是由儿子来继承更有利于大局!原来可以灵活安排,但呼韩邪把兄终弟及制度化了之后,那就必须由那个同样垂垂老矣的弟弟来继承。

呼都先生破坏的正是这条有漏洞的规则,他废了下一任法定接班人并最终杀了他,指定了自己的儿子左贤王乌达鞮侯继位。

公然挑战甚至破坏继承人的规则,这意味着什么?意味波涛汹涌的内斗就要开始了。谁会甘心失去唾手可得的权力宝座呢?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匈奴刚刚取得上升的势头戛然而止,侄子叔叔一大通乱哄哄的遗产伦理片立马上演。

最后,南面的右奥鞬日逐王比(后面简称“日逐王”)因没有在单于争夺战中达到自己预期,便统领南边八大部落在草原南部建立了牢固的小山头。

匈奴的新任单于对于南面的情况很不爽,欺负我刚上任?立小山头?于是,便派了两名驻漠南纪检干部去调查情况。

日逐王感觉到有点恐惧不安,便秘密派遣了汉人郭衡去会见西河太守并献上了匈奴地图,请求归附东汉。

这事又被匈奴单于派来的那两名纪检干部发现了,于是在一年一度的五月龙城祭祀时,这二位劝单于杀了日逐王。

结果这个消息又被日逐王的弟弟知道了,并报告给了他哥哥。

于是,日逐王召集了麾下的八部兵马,组成了一个四五万人的护卫队。果然,没过多久,匈奴本部就派了一支万人军团,但是一看日逐王这边早有准备,而且兵力远超自己就说自己是出来放风的,马上就跑了。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公元48年,南部的八个匈奴部落宣布右奥鞬日逐王比是他们的单于,匈奴再次南北分裂了。是不是又回到了熟悉的画面?公元50年,夹心饼干南匈奴效仿前人对汉称臣了,表示誓愿永远做汉王朝的藩属屏障,抵御北方敌人。

当时刘秀手下的很多同志都认为没必要搭理他们,只有耿国(耿弇弟)是个明白人,他劝刘秀应当依照宣帝当年的先例,接受归附,命他们在东面抵御鲜卑,在北面抗拒匈奴,做蛮夷二鬼子的表率。

刘秀最终接受了耿国的建议,明白人才能听懂明白人的心思,他俩都是明白人。

简而言之,东汉初期,匈奴的状况和之前汉宣帝时期的南北分裂差不多,对汉王朝来说,是一个非常利好的状态。

刘秀应对匈奴的政策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游牧民族之所以总南下来抢就是因为草原环境艰险恶劣经常活不下去,但中原政权往往又不是吃素的,尤其是那道长城的防御功效实在是太吓人了。所以匈奴人这些人是过得相当不容易的。

现在南匈奴投诚了,对于汉王朝来说,事情就更好办了。人性之中,“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劣根性时时、处处皆在,富人要治穷人,只要让一部分穷人不劳而获,让另一部分穷人垂涎三尺,然后让这俩帮人同室操戈争个你死我活,就完事了。

汉人对于少数民族性价比最高的治理方式,就是扶植一个足够强悍能顶在北境的少数民族的马仔集团。给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让他们去巩固这份得来不易的饭票从而去消灭潜在的竞争者和抢劫者。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刘秀利用了这样难得的历史机遇,放出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大招——他不想仅仅认个马仔或者女婿就行了,他要对南匈奴进行了全方位的同化,让他们彻底变成自己人。他的具体招数主要有三点:

第一就是南匈奴要定期交换质子。你们匈奴王子都得来感受一下大汉文化,只要你们匈奴王室都接受过汉文化的熏陶,和汉人有了文化与情感的双重绑定,消除你们的仇汉心理就是迟早的事了。

第二就是对南匈奴的监督与政务参与更加严密,刘秀建立了一个管理匈奴事务的新官职——使匈奴中郎将,这就是后世特派员的做法。

第三,将南匈奴移入长城内,让他们定居于北方边境八郡(现代的陕西、甘肃、内蒙古三省的部分地区)。这就是要从生活习性上去同化匈奴人。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前面两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很好理解,所以就不赘述了,重点介绍第三点,这一点在后世的分歧和影响都比较大。

正面的影响就是减少了国防成本,增加了对南匈奴的可控性。把南匈奴南迁,他们就成了抗击北方游牧袭扰的第一层防火墙,汉王朝只需要养活他们,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就行了。而且汉王朝自身由于防线的收缩,军用开支也大大减少了。这跟花钱请保镖的道理是一样。

同时,把他们迁到长城以南,就不必担心他们反复无常了,北方的大草原你回不去了,在我的地盘你就只能乖乖地听我的话,别有太多想法。

另外,把南匈奴迁入内地,还可以以汉匈杂居的方式,利用汉文化强大的同化能力,让他们逐渐、彻底汉化。时间久了,你会变得不再是你,没有我,你再也无法独自生存。

东汉对南匈奴的控制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呢?那就是后来南匈奴的单于位置空缺了三年,汉王还能够安排当单于的人选。

最后,南匈奴被汉王朝逐步改造还有一个什么好处呢?那就是前面说的让北匈奴眼红。都是匈奴人,你看看南匈奴那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自己每天在冰天雪地里挨饿受冻,差距咋这么大呢?所以,很多北匈奴人会南逃,整个匈奴的民族活力在急剧消减。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但是,把南匈奴迁入境内其实也有弊端,这个弊端就是:非我族内、其心必异。谁也无法保证匈奴人是不是喂不饱的白眼狼,万一他哪天脑袋一热,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操起家伙干自己的主人,那也是挺麻烦的。

有些朋友会问,前面不是说了,匈奴人会慢慢被汉文化同化的吗?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需要考虑到当时的教育发达程度,汉文化的融合能力虽然举世无双,但是没有纸和雕版印刷术这两个载体,知识和文化都是奢侈品,所以汉文化只能同化少数匈奴贵族,同化不了大部分中下阶级的匈奴人,人家部落和民族仍然魂魄和编制不散。

这种同化不彻底会存在什么风险呢?一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民族情结策反那些匈奴人;二是容易被匈奴人学汉制汉。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就是因此而起?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不过从整体上来说,刘秀对匈奴的政策还是相当合理和到位的。因为还有一点大家不要忘记了,人的生存是受环境制约的,一旦一个人被逼入绝境,他是会爆发出极其恐怖的战斗力的。比如没有归降的北匈奴遇到了无法生存的天灾,他们是会不死不休地跟你拼下去的,因为他们横竖是个死,不拼不行。若没有南匈奴在中间顶住,汉王朝是相当麻烦的。

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小冰河时期,东汉赶上了第一个,宋元赶上了第二个,明清赶上了第三个,在这三个小冰河时期,东汉是唯一抗住了游牧民族的疯狂进攻的,其他的宋、明都因此被亡国了,这其中南匈奴这支雇佣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战略缓冲作用。

南北匈奴为了生存,不得不经常发生火拼,火拼一次,他们的实力就会下降一部分。北匈奴在活不下去又冲不进来之后,会跪舔汉朝,会依附南匈奴,会放弃尊严寻求活命。南匈奴会因为北匈奴的依附而逐渐强大,但是汉王朝又在不断给他们抽血——让他们内迁。发现没有,南匈奴就是一个中间转化器,汉王朝通过南匈奴不断地消耗和抽取北匈奴的生机。

匈奴 汉武帝(被汉武帝打得元气大伤的匈奴,在东汉初期是什么状态?差点没挺住)

按照正常的发展,北匈奴会被慢慢放血而死,南匈奴则会逐渐被彻底汉化。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汉王朝的国家机器一定要保持正常的运转。

大家又会问,在这样的不利情况下,北匈奴难道就不会主动向汉王朝投降示好吗?自然会,但是东汉政府根本就不买账,咱们的级别差太多,你想给我当马仔都不配。比如在51年、52年、55年北匈奴就连续三年派使者到东汉请求和亲,均被刘秀给拒绝了。刘秀甚至还传旨令武威太守不要接待北匈奴使者。

真是要把北匈奴往死里整呀!眼瞅北匈奴就要快咽气了,但是,公元62年却突然发生了很不寻常的事件:62年十一月,北匈奴侵犯五原郡;十二月,侵犯云中郡,被南匈奴单于击退。

原本奄奄一息的北匈奴怎么突然又生龙活虎地出来兴风作浪了呢?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相关推荐